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米拉日巴传》中vbrel-sgra(VS)的组合关系及其比较

    关系在会盟碑中共有68个,约占55%,列首位,同《米拉日巴传》相同。再考察9世纪左右的敦煌藏文文献,还可发现另一种情况,即,当名词有词缀“po”等时,VS有时并不是直接与之组合,构成“Povi”的结构,...

    周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4269084.html
  • 中国寺产流失的法律分析——以法源寺为调查研究个案(2)

    下确立的私有财产权,并不会将这些财产权转让给国家,否则“就必然假定他们因参加社会而丧失了作为他们加入社会的目的的东西;这种悖理的事是无论何人也不会承认的。”[55]而国家实证法确立的财产制度,旨在裁定...探讨国家权力的运行模式。  [54] 杰里米 ·瓦德荣:“洛克论‘财产权’”,翟小波译,载公法评论网:http://www.gongfa.com/caichanquanluoke.htm。  [5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0369210.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中的内容。(注 54)很显然地,在隋代“观经”代表  《观无量寿经》的用法已出现了,但未普及。  其次,隋智顗 (538-597) 口述的《观无量寿佛经疏》  中未提及“观经”之词,(注 55)...佛法所  不可或缺的要素,“止观”是定学的一部份,又欲往生净土  者,依“止观”的成就而见佛,应该是比较安全、稳当的往  生法门了。(Oct.20,1996, Bodhi Vihara)  页 55  ...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2869825.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不禁止或容许比丘教诫、教训、教导比丘尼。[55]  释昭慧在《千载沉吟》中肯定八敬法非佛制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她认为所谓“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过,比丘得说尼过”来源可疑。大爱道比丘尼就曾向佛陀“说六群比丘过...具有波罗提木叉、多闻对法很清楚、可以记得两部比丘与比丘尼戒律、口才好说话很清楚、比丘尼所欢迎、会教导比丘尼、没有与比丘尼犯过八敬法、戒腊二十年以上。)  [44] PTS.V.iv.55-57。哪一位...

    萧贞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169834.html
  • 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

    这个时期研究的一种主流。这方面森安孝夫森安孝夫:《?????と吐蕃の北庭争奪戦及びその後の西域情勢について》,東洋学報55:4.1973。増補:《?????と吐蕃の北庭争奪戦及びその後の西域情勢について...

    樱井龙彦 李连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5969944.html
  •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

    ”之实,还具有“虚位”的性质。[55]这样一来,“道”就既具有现实性、具体性、经验性又具有本体性、抽象性、超验性的特点。在韩愈看来,“道”与现实的关系是:“‘圣人之道’是本体,而整个现实中的万事万物,...弘明集》卷二十二,《弘明集·广弘明集》,第263页上、第263页中。   [47][55][60][61][63]《韩昌黎文集注释》,阎琦注,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6-401页,第15页,第...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2069968.html
  • 1985—1998年日本的藏族史研究

    1998年丛刊第55期,第165—189页。   16、石滨裕美子:《顺治五年邀请达赖喇嘛赴京背景所反映出的满蒙关系——对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蒙文老档”的研究》,《和田大学学报》,1998年第20期,第...

    张亚莎/编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4770032.html
  • 湛然“无情有性”思想中的“真如”概念

    ,转妙法轮,即应身如来。”(T34.128A?)  页55  把无始以来一切诸法的法性视为法身,是因为一切诸法的法性,即是揭诸法根本的本质,所以法身应是超越人格与非人格的区别。报身则从能证的智慧本体...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5370099.html
  • 明朝宗教史之——衰微中起伏的佛教

    《肇论略注》、《憨山绪言》、《憨山老人梦游全集》(55卷)。  德清和真可一样, 行在有中 ,因而能够提出 空非绝空 这样的命题。所谓空,非绝空之空,而只是像俗话所说的 傍若无人 ,傍人是有的,只是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1270217.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   第55篇   常能无事于心,无心于事。  行住坐卧,历缘对境,并非无事。必也守一不移,于六尘境界不动不摇,不加拣择,即是无事。  识心迁流,念念不停,岂能无心?若果随缘化物,应机而行,万象森然...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