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

    2)  朱子学与禅俱以明心之本体为其重点,故其归趋虽然相  同,但其所经途径却异,亦即禅因不立文字,故虽有修养功  夫,却不从事学问研究。朱子学则非但从事学问研究,也还  顾及修养功夫。禅之修养以...五十六年十  月),页23-32。  (注 2)足利衍述,《鎌仓室町时代之儒教》 (东京,有明  书房,昭和四十五年五月),页33-34。  (注 3) 足利衍述,前举书页34-35。  (注 4) ...

    郑梁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666182.html
  • 汪希教授著:伦理生活化(1)

    都要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同时要在完成这一次合作办事之后,双方协议一下:(1)如妥协有可能降低痛苦,继续合作。(2)如妥协依然痛苦,妥协就以这一次为限。另谋调整合作的对象。  ‘相对...

    汪希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4466306.html
  • 马祖道一的禅法及其特色

    一脉相承的,在核心上总是一致的,讲见性成佛,即心是佛,即心即佛。  2.平常心是道  马祖提倡顺乎自然,休息心思,对善恶也不作思量,进而逐渐形成平常心是道的思想。马祖提出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把平常心看做...

    法 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4666365.html
  • 明本的禅净融合与禅教会通思想

    晚课所必念诵的内容。  2.《三时系念》与净土念佛仪轨  “三时系念”,是净土宗重要的修行念佛法门之一,为明本禅师所提倡。明本关于三时系念的著作有两种:一种为《中峰国师三时系念佛事》一卷,主要用于超荐...

    纪华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3066414.html
  • 法门巨匠 一代楷模——初读《巨赞法师全集》随感

    来工作的自白》(原载《现代佛学》1950年第1卷第1、2期)中,对回忆以前之种种,巨赞法师写道:“1940年秋,不能再在湖南住下去了,就到广西桂林办《狮子吼月刊》,鼓吹抗战与佛教革新运动,(“生产化、...

    李盛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0666457.html
  • 佛法与生态哲学

    三:  (一)自通之法  “护生”最素朴的理由,就是“自通之法”[2],《法句经.刀杖品》(Dandavaggo)说:  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畏死,以自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爱生...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5066508.html
  • 茅蓬札记第二辑 圆因法师著

    净尽。   《印光大师》   2.念佛即是戒定慧   莲池大师曰:   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   3....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066527.html
  •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

    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   2.持名念佛是大总持   灵峰大师云:   一句佛号念熟则三藏十二部极则道理都在里许;十七百部公案,向上机关,都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

    圆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166528.html
  • 密教之考察

    若穀米,一切所須,即得具足,悉受快樂」。[2]  以上兩經,均非密宗的基本經典,甚至『金光明經』從未被視作密部的經典。『孔雀王咒經』的用途極廣,其在中國民間的流通,究竟如何,我未作探查,而『金光明經』則...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2066538.html
  • 法句经讲要

    ;从因生善,从因堕恶,从因泥洹也。’)   次言涅槃三相∶(1)无为相,(2)无著相,(3)无恼相。言无为者(有十一颂,自始无如不至为开为法果)∶谓涅槃非烦恼之所为,此有异于冥顽不灵一无...心高下不定时,住平等舍。由此止观方便,得四种功德∶(1)餐远离味∶心住一境,远离习气,则能受用身心轻安,是即止也。(2)静虑∶谓由净定心相(即止)相续修习,则于所缘境如实知其质而尽其量,明辨审察而思择之...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8246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