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因为密云第二碑之事,弘储曾经偕熊开元、张有誉、王双白亲自拜访钱谦益,(注 107)拜访钱谦益的原因是为了《密云第二碑》。(注 108)谦益为弘储一行人前往拜访之事感到极为感动,谦益也为弘储之个人...)〈天童密云禅师悟公塔铭〉,收于《有学集》卷36, 页359 上。(注 106) 钱谦益与弘储之间的直接接触是在顺治十五、 十 六年之间的“密云第二碑之诤”时期。(注 107) 参考钱谦益的《年谱》...
连瑞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146880.html
-
蘊處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
張 瑞 良
台大哲學論評第八期
(pp.107-121) 107頁
引言
在佛教哲學之中,「蘊」、「處」、「界」三概念是基本而
重要的概念,「五蘊」概念說明了「存在」是什麼?由何種因素
和合而成,「十二處」概念探討人的認知能力與認知對象,「十
...
張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546887.html
-
,恒沙业障,一念消除,性体无生,刹那成道,何况一生而不得耶?’”[注释:《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补遗》,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107-108页]。神会认为大乘宗人,重重业障,一念...作意即是无念”[注释:《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补遗》,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107页],“作意”,用心、注意,住心执取,是为虚妄。不作意即无妄念,也即无念,无念不是一切念都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047070.html
-
观音玄──────(注95)参见〈杨文〉,页 140,或参《法华玄义》 (《大正 藏》卷 33,747 上 )。(注96)〈杨文〉,页 140。 页107 义》和《陈书》所说的权巧方便之意,《观音...如此, 如《陈书》第九章〈实相之谛说〉等所论, (注 110)智者的即空即假───────(注107)刘绍桢〈大乘三系说与净土三系说之研究〉 (《谛观 》第 81 期,1995),页 65。(注...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5.html
-
傳承戒律。〔註107〕 因為智旭32歲時,即認為戒法傳到明末已是「但見聞諸律堂, 亦並無一處如法者。」〔註108〕所以才希望能有五位如法持 律比丘共住,則可令正法重興。因此...師年譜》,收於《蕅益大師全集.2 1》,頁20。 註107:釋聖嚴:《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頁130。 註108:釋蕅益:〈退戒緣起並囑語〉,收於釋成時編輯:...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447266.html
-
再请上皇(徽宗,1101~1125在位)与帝俱往,不复还京,皇族三千余人俱北狩。康王(宋高宗,1127~1162在位)即位南京,改元建炎(页100背面下)。 自这一页之后的页101正面上以迄页107背面上,都是杂述佛教史事,再无有关二帝北狩或金兵活动事迹。同书11略云: 丁末(1127),高宗改元建炎,幸维揭,诏佛果禅师克勤(1063~1135),诣行在引对(页107背面下)。 这里的“...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147390.html
-
程氏遗书第一。 204页 生,皆完此理。 心所感通者,只是理也。知天下事有即有,无即 无,无古今前后,至如梦寐皆无形,只是有此理 (注 107)。 性不可以内外。 圣人之心,未尝有在,亦...----- (注107) 以上诸条悉见程氏遗书卷第二。 (注108) 以上诸条悉见程氏遗书卷第三。 (注109) 以上诸条悉见程氏遗书卷第四。 (注110) 以上诸条悉见程氏遗书卷第五。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5.html
-
无义之语。”(注106)诸此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在‘瑜伽论’中,也到处可见此种情形(注107)。由此可知,佛语与异道外论相对立,而困扰了佛弟子。以一般的观念,菩萨应该包摄在家、出家二众,关于此,‘...、八、七五四、上。(注 42) 大正藏、八、七七三、中。(注 43) 大正藏、八、七五二、上。(注 44) 大正藏、八、七七五、上。107页(注 45) 宇井伯寿著『大乘佛典之研究’页一五六。(注 ...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847462.html
-
自然,诸法本无。(107b:12) yatha-bhutam ca dharmanam svalaksanam vyavalokayati(235:15-16) 8. (一切法)不生不有,无有自然。(107c:14) (sarva-dharman)ajatan abhutan asambhutan[34] (237:9-10) 9. 自然之法思惟奉行。(133c:22-23)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6.html
-
场所,以及施与参加八关斋会之僧人的嚫施。(注107) 小笠原宣秀研究中国中世人民的佛教生活,认为六朝时代八关斋会非常盛=================(注102)同前注,页七五七,引法国国立图书...优陂夷堕舍迦经》(大.88),大正藏第一册,页九一二 。(注106) 同注104。(注107)八关斋会有僧人参加,如东晋支遁在吴县营八关斋会,便有 “道士白衣凡二十四人”参页...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74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