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于一法上的自相或同类上的共相,共相不是法性,即彼非此,此非彼之义。盖法法有127页法法的相,笔非墨相,墨非笔相,眼耳鼻舌各异;尽管同一母生,其体其相,各是各的。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法性和法相是非一...
默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142660.html
-
Dr. S. Lefmann Halle a.s. 1902。
[xxii] 同上書,頁127。梵文為akāraṃ ākāre ikāre īkare ukāre ūkāre ekā...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3842725.html
-
谛的眼光看来,却是十分单纯而明白的。
127页
三、神秀题偈与世俗谛
先从神秀题偈那一段看,神秀所题之偈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注3)
...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646258.html
-
[10]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128页。 [11] 方立天:佛教哲学与世界伦理构想,法音,2002年第3期,第9页。 [12] 宽忍编著:《佛教...
于卫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3248383.html
-
(注 17) 参拙作〈源出律学沙门〉中篇(刊《新亚学报》七 卷一期,香港,1965) 页326;同论文下篇(刊《新 亚学报》七卷二期,香港,1966) 页127~129。又 参释果灯《唐、道宣...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248453.html
-
字,与《至元录》完全相同。 其二,元代藏经继宝积部后,即自大集部以下的127函大乘经,编号自“陶”字至“堂”字,较《至元录》增1个函号。此外,除小乘律典的收经函数同《至元录》外,元代藏经已在《至元...
何 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151675.html
-
1853年,高达127公尺,塔基周围有235.5公尺,塔内有一座近一千年历史的古塔,据说是佛陀灭后570年或千年后所建。这座庞大的尖塔四周是树木环绕的走廊,各类树木都与佛陀的生平有关。 建城于西元...
王武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0052101.html
-
出分段,同证偏正”,此中“同断见思”与前藏教相同,但通教在体法空之精神下,也可具道种 智而断尘沙惑,但只是界内之尘沙惑,不能断及根本惑,&127;故仍是“同证偏正”,何以故?以来知“如来恒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4053069.html
-
一、身口意清净圆满 122 二、自利利他 122 三、无名利相 123 四、无我 125 五、平等心 126 六、自在性 127 第二节 机锋设施 129 一、与禅师们的机锋 131...
苏美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1654865.html
-
一、心识感知活动(125) 二、不自主的身心经验(127) 三、定境与慧境(130) 心的专注与定境 禅定功能与局限 如实知见与慧证 第四章 人间佛教的禅观思想137 第一节 ...
陈乃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215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