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光明、为善良。
人生的痴迷愚闇确如佛教所言,而人性自有光明善良的根源亦如儒家所言。从愚闇负面说,破迷闇有待智慧与光明,我们要
46页
问智慧与光明从何处来﹖佛教不主藉上帝恩宠救赎,...
陈郁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1254587.html
-
,但却未偏重地狱恐怖之描写,反如人间都市般地繁华,阴司阎王亦亲切问答,询家世叙亲情,并论及上帝用人尺度、道德标准及阴司职官升迁不易诸事,将地狱予以人间化、理性化了。牛僧儒以后有李复言作《续玄怪录》46...太平广记》卷三八五。 46见《太平广记》卷十六。 47见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一O八七页下,引《说文》。 48见《庄子》到御寇。 49见大正藏第三册,六二O页。 50见大正藏第三册,四六一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5854638.html
-
单独与一女人秘密地共坐者,波逸提。 46.任何比丘已受食物邀请,有比丘而未嘱咐,假如在食前或食后行访(其他)诸家,除了适时外,波逸提。这里此适时为:施衣时、做衣时,此是这里的适时。 47.无病比丘...我将不把手(指)全部塞入口中」,应当学。 43.「口有抟食我将不说话」,应当学。 44.「我将不投掷团食(入口中)而食」,应当学。 45.「我将不咬断抟食(分开)而食」,应当学。 46.「我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5054768.html
-
观的角度讲圆融。“触事即真”既是一种基本的理论观点,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个思想是由僧肇首创的。[46] 以见触事即真是一种思惟方式,不落有无两边,亦不执著万理。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超世的态度作入世...] 同注18,僧肇,《注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大正藏经》38册 ,页168下。 [46] 同注8,页151。此“触事即真”在僧肇的《不真空论》所引《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故经云:甚奇,世尊...
张晓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054787.html
-
精进,转此女身竟受作男子身。盖闻天下尊行菩萨道亿劫不懈者,后皆得作佛。”(46) 当化地部将“外道不能得五通”的立论提出时,他们也将女人置于“外道”这个范畴之中,并认为女人不能成佛。(47) 有部在...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254789.html
-
彼能付予特征者不得有(存在)。”〈46〉在此议论的延长,对论者(语意实在论)方面,是把“自相”中的“能付予特征”与“被付予特征”视成同一者;但是如“雕像的身体”与“罗侯之头”的场合一样,安置了在世间的...43 同注20,p.632。 44 《善说藏》,p.228;" legs bshad ",p.450。 45 同注1,p.43。 46 同注20,p.663;山口益译注,《中论释》,京都:清水...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254802.html
-
而瑜伽师的看法则恰好相反。 诃黎跋摩的《成实论》,对于《七十七智经》有迥然不同的看法。[46]如“七十七智品”说: 经中说七十七智,谓生缘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过去、未来世中亦如是。是法住智观无常、...看法。 [46] 《新国译大藏经》(毗昙部7)《成实论II》,p.720-721。另可参考福原亮严《成实论の研究》,p.350-353。 [47] 《成实论》卷16(大正32,373a28-b18...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554817.html
-
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四,4/628b) ⑤昔汉祖唯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三国魏陈群《又疏谏治宫室》,2/1197b) ⑥头衣烧然,尚可暂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七,2/46a)...
陈秀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1354927.html
-
警告说:忌用科学的最新发展去证实宗教信仰。[45]要是现代科学技术真的压倒各大宗教,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不幸的结局。[46]历史证实,人类陷入精神绝望之日也正是深感宗教饥渴之时。也就是说,每当这时人们...
正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1355066.html
-
期,二○○二年三月,页39~46。 蓝吉富,《杨仁山与现代中国佛教》,《华冈佛学学报》第二期,一九七二年八月,页97~112。 释见豪,《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佛教图书馆馆讯》...
李英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475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