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经与图像─敦煌第二二0窟北壁壁画新解 宁强 故宫学术季刊 第15卷 第 3 期 页75-92 -------------------------------------------------------------------------------- 页75 【内容提要】唐代是中国最为强盛﹐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 ,不仅对后世中国,而且对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
宁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970809.html
-
佛法的境界。又说:「道非色相」[3],道是无质碍无形相的。又认为,「道即是心,不可将心还修于心。」[4]这是说,道就是心,心自身无法修于心,这样,道也不属修持而只能体会,所以又说要「体会大道」。...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870821.html
-
起用为虚质。) (2)他界法, (此以自不现行为虚质,又他心等亦为此类。) 332页 (3)第八心所相分, (此以其为独影境故不实。) 由此言之,则第六缘第八相见 (缘根等) ...
熊十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5170835.html
-
初期大乘的区别。3 、总之,批判声闻、缘觉隐居僧院的非社会性,及以自我解脱为先的利己性,4、而参加新的大乘运动的人,都被称为菩萨。(《般若思想》页五六。) 我们可以将引文分成四段〔如引文中所加的...
释性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0070837.html
-
诠序》一文,但真正拿禅门心法去解说《 西游记》全书的,则无可得见。 页248 民国以来,胡适虽亟力反对以儒释道的理论来阐解该书 (注 2 ),其说虽亦广获文家的倡和(注 3 ),但从三教 立场... 远东图书公司,民国四十二年),二集二卷,页三九 0。 注3:参见拙著《西游记人物研究》 (台北:学生书局,民 国七十三年),页廿。 注4:同前引书,页廿~廿一。 注5:见 C.T.Hsia...
张静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370846.html
-
乐」,获得「真正的自由」。且佛教死亡观的最高境界是「解脱」而进入「涅盘」。 p. 443 「涅盘」的境界,[3]超越生死存亡的所有有限,而进入觉悟「生生死死」即「空」的世界。进入这样境界,已经...改变。参考郭于华《死的困惑与生的执着》(台北:洪叶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民国83年),页173~175。 [3] 原始佛教借用婆罗门教的涅盘概念,来标明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涅盘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570852.html
-
我们自己语言的变迁历史。知道语音怎么变?词汇怎么变?意义怎么变?句法怎么变?这就必须由佛经的训 页3 诂工作着手。 贰、研究的方法 由于古代的训诂家对佛经所做的研究成果不多,所以我们能赖以凭借的...(佛教与汉语)梁晓虹 语文天地 第19期 1992,3:p.15-22 (论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梁晓虹 语文建设通讯 第28期 1990,5:p.19-26 (佛经譬喻造词之特色)梁晓虹 语文...
竺家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3270860.html
-
智匠撰) ,乐云 一卷 (魏僧撰) ,当管七声二卷 (魏僧撰) 。 (3)经部孝经篇:孝经注一卷 (释慧始注梁有隋亡) ,孝 经注一卷 (释慧琳注) 。 (4)经部论语篇:论语略解十卷 (...
刘泽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4870879.html
-
,而更著重印度佛教(并不是说印度来的样样好)[3],所以他的净土思想,“多是依据印度的经论,并不以中国的祖师的遗训为圣教量,照着经论的意趣说,不敢抹煞,也不敢强调。所以与一分净土行者,略有...正藏》第12册。
3、《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大正藏》第12册。
4、《三宝感应要略录》,《大正藏》第51册。
5、《维摩诘经》,《大正藏》第14册。
6、《...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5270884.html
-
弟子也』」(注3)。僧朗为 佛图澄(232-348)大弟子之一,《放光经》即《二万五千颂 般若经》,僧叡曾听僧朗法师讲《放光般若经》,因屡屡提 出质难,而颇为僧朗所器重。 年二十四,游历四方,... 五十,页364上。 (注 3)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叡传〉,《大正藏》卷 五十,页364上。 (注 4) 《高僧传》卷第六,〈释僧叡传〉虽未明示僧叡与 道安之关系,然僧叡于其多篇序文...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97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