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0435篇,用时7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唐人宴坐诗析论

    对唐诗美学艺术之贡献,最末节则为结论。  第一节 何谓「宴坐」──从安般守意禅到  维摩诘经「宴坐」的主张  所谓「宴坐」或作「晏坐」、「燕坐」(注2),即「禅坐」之意,从禅宗以前,小乘禅法传入中国...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2073060.html
  • 见达法师: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

    2、 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1年3月。 ... [i] 从春侠:《早期儒家的中庸境界》,收录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2期,第20页,1998年。 ...

    见达 ( 台湾中台禅寺)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2973197.html
  • 衍空法师:佛法、生命与教育 ——“缘起的生命教育”与“生命定向”增进计划

    confidence): (1) 生命中所触及内在和外在的事物,都是有条理、可预计和可以解释的; (2) 有足够的资源来应付由于接触到这些事物而引申的各种索求; (3) 这些索求都是...

    衍 空 (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0573295.html
  • 张元隆:佛法的安心之道——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

      简易舒压的方法,其主要思考方向分为:(1)降低压力源;(2)增广心智。 ...

    张元隆 (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473334.html
  • 王政与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

    因为其个人宗教信仰,另  一部份则是政治上的考虑。用隋文帝的话来说,就是「为国行道」,  以「正法治国」(注2)。此佛法是要配合王法或王政,目的是巩固政  权,稳定社会人心。佛法与王政必须透过帝王来...仍多少倚赖儒术为治。 至唐宋以后复为儒教帝国,而佛教则已溶  入中国文化,成为传统一部份矣。  注 1 见《魏书》(武英殿版,以下同),卷114,,页24。  注 2 见《续高僧传》卷19,;《大...

    陈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373401.html
  • 禅是生活的宗教——耕云先生在中国佛学院的讲演

    ,自性就是生命的属性。   有些人认为见性很难,其实不难。性者,生命的属性也。水的属性是湿,不管是液体、固体、气体,H↓2O不变,湿性不变;火的属性是热,不管是划一根火柴,或是一万度的大火...

    何明乾 吴明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4073456.html
  • 义天国师的茶禅一味论

    #63846;原高麗寺的消息。为了纪念大覺國師誕辰950年而举行第三次吳越佛敎文化學術硏討會是可喜可贺的事。 2。茶禪一味的原流 中國佛敎協會會長一...

    崔錫煥(『禪文化』 發行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573477.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2唐知升的《开元释教录》卷三记载如下:“符健皇室元年辛亥,至符登太初九年甲午,凡经五主四十四年,沙门六人,所译经律论等,总一十五部,合一百九十七卷。于中七部六十五卷见在,八部一百三十二卷...,在阿弥陀佛像前发誓,共期往生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   1、《大正藏》卷49,第75页   2、《大正藏》卷55,第219页   3、《大正藏》卷55,第510页   4、中华书局点...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哲学(Philosophy of Mind)与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1]等学科的兴起,也说明心智问题的重要性;而心灵哲学中的意识研究,[2]更是其中重要的子题之一。  意识的...等,试图对于人类心灵的运作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2] 此处所使用的“意识”,并非专指佛教的第六识,而是一种感知经验。关于佛教所说的意识,特别是“识”的概念,稍后将进一步说明。  [3] 如因发现...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色业处

    强弱,或依据其定的强弱,这些散播至体外的色聚的数目可大可小(见缅文版《清净道论疏钞》2, p.428-430)。只有在火界(时节)到了住时,这种制造与增加色聚的过程才会发生。  这些心生色聚也含有食素...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547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