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心禅话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739437.html
  • 由世间定到出世间定之修习

    18)  (23)、同(18)  (24)、同(18)  (25)、同(18)  (26)、大正藏卷15。P289  (27)、同(26)  (28)、同(26)  (29)、同(26)  (30)、同...妙胜初禅。初禅喜乐从离欲生,此中喜乐从初禅生。”(26)  三禅  行者得二禅之后,向上修习,舍断喜等烦恼,进入第三禅。《禅法要解》卷上云:“行者既是二禅,更求深定,二禅定有烦恼覆心:所谓爱、慢、邪见、疑等...

    如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439503.html
  • 五十三参与人间佛教(上)

    色身舍利,正如许多朝圣到了印度的库希那格尔(Kusinagar)见到了佛的涅盘场无不痛哭流涕一样,难免会兴起一种“智慧日已颓”(26)的慨叹。然而我们如果从“法身舍利...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妙音声藏三昧。”(30)   此一叙述说明了筏苏蜜多的行动,乃以协助对方出离贪欲之苦为目的。所谓“欲意所缠&...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2439603.html
  • 《金刚经》研究(上)

    對立,而一切聖人亦因體現到無為真如(註26)而得到精神上的提昇。意即由於一切聖人體現到緣起性空的義理而超越二元對立,顯現絕對空的真理。故此,鳩摩羅什譯的這句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並不能將...,緣聚而生,並在某一時、空出現。故此,福德可以有積聚之意,這是從緣生的一面,或 " 有 " 一面來說的。若有人以能充滿體積大至難以計量的三千大千世界(註 29 )這樣多的七寶(註 30 )來布施,利益...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5639644.html
  • 略讲观修佛法僧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爱语等故,感得能仁舌相薄净广长如红莲色;  [25]由于往昔以一音为一切世界有情宣说正法故,感得能仁成就五支梵音;  [26]由于往昔远离绮语过故,感得能仁两颊如狮子王;  [27]由于往昔承事称赞一切众生故,感得能仁齿洁白相;  [28]由于往昔远离邪命,正命清净故,感得能仁齿平齐相;  [29]由于往昔修谛真实语故,感得能仁齿细密相;  [30]由于往昔远离离间语故,感得能仁整四十齿;  [3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2039747.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楞严》等传统佛学的变迁(注26),但对唯识论学并无深研。而清末治唯识论,特别是治《瑜伽师地论》有成绩的,是革命家、国学大师的章太炎(1868~1936A.D.)。章因「苏报案」系上海狱中,开始精治《...叫《心书》,是一些读书笔札的汇录。他说这是「生卅年心行所存,故曰《心书》。船山有言:唯此心常在土壤间,或有谅者」(注30)。蔡元培为他写的〈序〉里提到:「......今观熊十力之学,贯通百家,融会儒佛...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

    。常住正念,以智慧了知种种法门,心无差误,离愚痴散乱。   26、善现行(六行)。于一真如显现众相,教化众生,无缚无着。   27、无着行(七行)。历诸尘刹供佛求法,心无厌足,而一无所着。   28、尊重行(八行)。种种现前,悉是达到目的的法门,尊重智慧,成就利他功德。   29、善法行(九行)。所说所行,一一符合诸佛规则,成就种种度化众生的善法。   30、真实行(十行)。一一所行皆...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740052.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上)

    (注26)(1)法救(Dharmatrata):认法体如乳、如金;酪乳与金器如三世。“类不同,三世有异,如破金器作余物,形虽有殊,而体无异。……”(...hellip;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中有若无,何名中般?”(二)无为法:(注30)1.有部无为思想之渊源;早期有部没有无为思想,...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240099.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上)

    之身,要為第二種。  對於稟受變易生死的不定性二乘聖者成佛的過程,法相宗也有析論。由於《華嚴宗.十地品》謂菩薩修行至第十地, 「多作摩醯首羅天王」,進而證得無上覺悟;[26] 而「摩醯首羅天」即大自在...現於色界的大自在天宮,在那裏成佛。至於第二種說法,《成唯識論》記:  有義色界亦有聲聞迴趣大乘,願留身者。既與教理俱不相違,是故聲聞第八無漏色界心後,亦得現前。然五淨居無迴趣者,經不說彼發大心故。[30]...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540114.html
  • 《阿含經》中所建構的佛教知識系統

    【16】如病等【17】解釋,【18】我【19】斷【20】生盡等。  【21】并天世眾生,【22】依等【23】〔我執〕等。  白品第三頌:   【24】如來【25】無常想,【26】底沙【27】怖【28】無為。  【29】不有【30】不相續,【31】空【32】無常【33】無餘。  白品第四頌:   【34】欲三種【35】延請,【36】法【37】僧【38】〔為本〕故。  【39】厭【40】梵志【41】無...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544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