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9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新世纪佛教复兴的组织基础(三)

    348个,国际佛光分会有70多个,据称会员及信众达百万以上。又如1991年在高雄成立的?中华佛寺协会?,迄1996年,已接纳台湾寺院近百个。类似的佛教组织还有不少,如?佛教青年会?、?现代佛教学会?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4744074.html
  • 我国宗教音乐研究概述

    形》 68、高士杰《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 69、刘智强《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 70等。高士杰《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一文指出,“西方音乐”即“它特指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 70《文史杂志》 2000 年第 6 期。   7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   72《中国音乐学》 1990 年第 4 期。   73《中国音乐学》 1999年第4期。   74《...

    田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844227.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1)

    万物”之论[68]。江文通 “破生死之樊笼,登涅槃之彼岸”[69],沈休文也有“佛知不异众生知”[70]。至于谢灵运的“辨宗论”,王元长的“净行颂”,均是佛学经论;澄怀观道的宗少文,与文采冠绝的颜延年...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2)

    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68] 见孙绰“喻道”篇。   [69] 见江淹“无为”篇。   [70] 见沈约“佛知不异众生知”篇,所谓“若积此求善之心,会得归善之路...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1.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2)

    於缺乏科學性的文法組織,所以詞與詞之間,語與語之際,可以自由運用。表達的方式,或祇講求詞藻與詞藻對偶之意,或祇講求意在言外,渾然一體。此所以談詩以可解與不可解者為最上乘[70]。有了這種先天性的民族特...字與傳統有異。正統是指思想主流的嫡脈,傳統則不在此限,凡習久為常者的思想,均可概括。   [69] 王弼語,見「周易略例」明象篇。   [70] 此語出自隨緣詩話,因手邊一時無書,未檢。   [71] 頓悟...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3.html
  • 實在與知識

    來檢定[70]。此種可靠性的人並不是因吠陀Veda而存在的。因為其始原是假定為不屬於人且是永恒的[71]。但是因為在經典中遇到諸如下述的語句,很明顯的這些語句是由不正常的人說出來的且是分不可信靠的,...  [68] Samvāda-jnāuat.   [69] artha-kriyā-j?ānāt.   [70] āpta-pranitavam gunah.   [71] apauruseya.  ...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2)

    故无体性,以相待而成,故无作用,此是无力义。又因此无知无性,方有缘起,若一法有体,则不假相依,若无相依,则无诸法,若诸法不空,则无道无果,此是有力义。[70]  永明对有力无力之说而明“缘起力用交彻”...,页四八三中下。   [67]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三下。   [68]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六下。   [69] 大正藏册四八,页五七二下。   [70] 大正藏册四八,页八二○中。   [71] ...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6.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1)

    万物纷纭,聚散谁为?缘合则起,缘散则离”[68]。  “身亦然耳,众缘所成,缘合则起,缘散则离,何有真宰常主之者”[69]。  “诸法缘生,聚散非己,会而有形,散而无像,法自然耳”[70]。  宇宙万物...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7.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1)

    所出,多滯文格義」[70]。  慧皎『高僧傳』(羅什傳)亦援用此語。而這裡所說的格義,意思自與上文不同,格為扞格義,所謂格義,即與原義乖違的意思。這可以從下列幾段文字,獲得旁證。  『出三藏記集』的「...深入淺出的利人的方便,如果自己的造詣不深,則易落入陷阱而不能自拔。   p. 70  這也許就是道安以反對格義來自戒戒人,然對智慧過人如慧遠者,則聽其不廢俗書的原因吧。  翻譯過來的經典,既有五失本、三...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70] 『出三藏記集』卷一四、羅什傳(大正五五˙一○一˙中)。   [71] 同右。   [72] 『出三藏記集』卷八(大正五五˙五八˙中)。   [73] 同右卷一五(大正五五˙一一一˙上)。   [...二六六頁。   [151] 中村元氏『支那人の思惟方法』(東京、一九六一)五頁。   [152] 見上(註 150)一書二六五--二六六頁。   [153] 與上(註 70)及(註 144)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