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世间善恶”   宗教一般在如下三个向度上谈论“出世间善恶”,试以佛教为例作一简单说明。   1、存有(主体及其行为)之“善恶”。作为佛教的...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463867.html
  • 禅的“公案”与园林空间处理的妙趣

    迷离甚至不可思议的,然而却闪烁着动人的智慧光芒。  公案的独特神韵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领略。一是暗示性;二是奇特性或反常性;三是相外之义。我们不妨从下面这几则公案中,体味一下上述特点。  (1)问:“...”惟其如此,希腊人重视规则的传统同样得到罗马人的继承。罗马人不仅在建筑领域中大规模地发展了标准化的建筑样式,而且在城镇建设方面,也盛行规范化设计。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于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建筑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863870.html
  • 禅是什么样的哲学

    义是同;它们是同,同时父是别。”   这里面,有三点必须注意:   (1)虽然以上对三个阶段间关系的解释颇具逻辑性,我们却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逻辑上的问题,而宁可把它们当作一个紧迫的问题...

    阿部正雄著 王雷泉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5863895.html
  •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

    后,佛教徒都要右旋绕塔柱礼拜。  公元1世纪末,贵霜王朝的都城建陀罗地区受西侵的希腊文化多年的影响,首先打破了早期佛教雕塑的禁忌,出现了佛教史上的犍陀罗造像运动。佛像进入了石窟,原来塔柱的四壁,佛陀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863906.html
  • 禅宗思想在西藏的传播和影响——八世纪吐蕃桑耶寺僧诤研究

    的几个主要问题  1.顿门、渐门的藏文原义  凡研究桑耶寺僧诤会的学者认为,这次辩论会是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南宗禅顿悟派与以莲花戒为代表的印度佛教渐修派之间的斗争。“顿门”与“渐门”藏文原为ston-...

    索南才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663925.html
  • 不共加行

    将不造不善业。”  (四)现行对治力· 。  行持一切对治往昔所造恶业的善业。最重要的有三种修法:  1.思维空性之理  依《般若经》(有广中略)《金刚经》、《心经》等念诵,并思维其中空性之理。 ...不贪天界的享乐,希求密法。天子于水牛年出现四种梦兆:1.十方诸佛放光普照,光中有六化身佛广度六道,最后光融人自心;2.梦到自己并吞梵天、遍人天、大自在天;3.梦到日月轮出现于掌中,光辉遍布整个宇宙;4...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3963936.html
  • 《佛说四十二章经》的知识意义

    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译经,然此说在学界讨论中已有较明确的史实轮廓,根据《四十二章经与牟子理惑论考辨》一书中多位学者的意见[1],我们所说的《四十二章经》却不是只有一本经书,而是在长远的译经、编经、注经史中...--------------------------------------------------------------------------  [1] 《四十二章经与牟子理惑论考辨》是张漫涛...

    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463962.html
  • 《坛经》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

    世间不二,乃至临终时嘱咐弟子的三科三十对法等,都体现了慧能的不二思想。  二、坛经中慧能之不二思想  1.佛性不二  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特别是南北朝时,佛学从对般若学的探讨转到了佛性论,形成了巨大的佛性...

    法 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663986.html
  • 禅的探索

    那么,禅的面目是什么样子?兹列出以下的素材,作为选择的依据:  1、以真象而见无相。  2.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3、是究竟而穷极。  4、不可思议不可说。  5、寂灭而乐住。  6、...真实。  兹为与其过多的阐述,不如简要的例举,以便一目了然,资助疑之情起,思之审益,悟之机宜,而达饶益功德,接引同嗜者。  1.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每参次,有一老人常随听法,  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364005.html
  • 王夫之辩证法体系探索(2)

    体,终无有虚悬孤致之道”(《外传·咸》)。一方面』1流可见,道不可见,则川流为道之体。而道以善川流之用;另一方面,必有道而后有用,唯有道而后有川流,非有川流而后有道,则道为川流之体。而川流以显道之用(...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96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