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2)

    组成部分。研究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史,也就是研究中国哲学史。  (五)今天研究佛教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1)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它是通过唯心主义的理论的论证以达到信仰的目的。它中间的逻辑分析、...   例如当时北方禅学的主要人物之一,菩提达磨的禅法在一般禅法中算是最简易的,就在这种简易的禅法中,也集中宣扬消灭人们对于当前剥削者压迫的反抗意图。比如他的“入道四行”(按:入道四行即(1)抱怨行,...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0664791.html
  • 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4)

    不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我们要把  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论犹太人问题》,《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5页)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下,只有把宗教、神学的问题安放在世间现实问题的基础上,...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0864793.html
  • 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5)

    观点去阐明佛教经典,向读者推荐的。  当时佛经翻译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四类:  1.关于佛教基本知识的入门书,佛教名词,概念的解释。这是佛教徒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不论大乘和小乘,如《成实论》、《俱舍论》等,...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0964794.html
  • 河南云台山志:宗教篇(2)

    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土质等。其中,发源于云台山区的清水、长泉及吴泽陂是他考察记录的重点之一,仅“清水”一条就记录了3100多字。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1464864.html
  • 华严判教理论辨异

    问题作一展开性分析。  1、关于顿教——兼论慧苑的指责与澄观的反正  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判教理论,华严五教判自提出伊始即颇受质疑。遑论唯识、天台学者基于各自的学派立场于此判教之非议,即在华严宗内部,亦不乏...

    吴可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664923.html
  •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  李富华  惠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作为佛教思想家,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影响。  关于惠能及禅宗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不乏著作问世,但观点并不一致;关于惠能的一些问题,学者们的看法还分歧很大。这就使我们对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得不出——个清楚的概念。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1.惠能生平中的几个年代。2.对《坛经》的看法。3.惠能的佛教思想到底是什么,它区别...

    李富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3764935.html
  • 惠能生平事迹考述

    说,惊愕忙然,不知是何言。”《曹溪大师别传》的文字似更通顺些:   至仪凤元年初,于广州1制旨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法师每劝门人商量论义。时嘱正月...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3764936.html
  •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诸谛”释义

    名字,不见故不著。”[1]  对于唯识宗派而言,这段经文似乎相当重要,因为世亲与无性(Asvabhāva)在《摄大乘论释》中,都根据上段经文来解释《摄大乘论》“十种散动分别”的十种对治。 [2]安慧(...Four Truths  [1] 《大智度论》所释经文,参见《大正藏》册25,页318上。   [2] 世亲《摄大乘论释》卷4(《大正藏》册31,页342下~343上);无性《摄大乘论释》卷4(《大正藏...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3465005.html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佛学渊源辨

    的本来面目中让世界自在呈现,这是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必然的理论归宿。  四、心源即生知  北宋绘画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1中列《论气韵非师》一节,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作了创造性...

    朱良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2965063.html
  • 太虚大师三教关系论与人间佛教

    儒释道三家的理论得失分别加以契合时代需要的臧否与抉择。   1、对儒家思想的抉择   太虚大师对儒家思想十分精通与赞赏,努力将儒学与佛学特别是人间佛教思想加以会通。但与以往佛教徒对儒家的态度不同的是...

    许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006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