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大学》“身”“心”问题之哲学省察

    、治、平。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前我们所用的《大学》经文,基本   上是依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所编的,里面有经一章,传十章。(注1)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 注释:   (注1):关于“大学”之来历及其地位问题、关于“大学”之作者及定本问   题、关于“大学”之名义及其内容特质,岑溢成先生曾有清楚而明确的   论述,请参见氏著《大学义理疏解》,页1-19...

    林安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3170725.html
  •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上)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上)  ⊙ 杨际开  一 问题的提起   日本已故著名汉学家岛田虔次在《关于章炳鳞──中国传统学术与革命》中认为,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只有儒教与佛教1。他以...这一思维方式与阳明心学一脉相承,构成了近代中国知识人在佛教义理指导下的行动样态。  (待续)  注释   1 岛田虔次:《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东京:筑摩书房,1965,页169。  2 前揭书,页...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470761.html
  •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下)

    晚清变法思想中的汉学与佛学(下)  ⊙ 杨际开  四 从变法到革命  梁启超说,夏曾佑是清末思想界革命的先驱,清末唯识学价值的发现者1。夏父是谭献的学友,当时杭州思想界的佛学关心不会不对青年曾佑有所...双重目的与互为手段的逻辑结构。包括鲁迅、周作人在内的「五四」知识界的正面文化遗产是对晚清以来佛教革命运动的发展而非否定119。   注释   1 见梁启超「亡友夏穗卿(曾佑)先生」《东方杂志》,21卷...

    杨际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0570762.html
  • 佛禅“法”“悟”于诗论的影响

    ,于是而有“法”、“悟”之说,并  开出死法、活法、定法、无法,死句、法句,死语、活语等  理论与主张,使此后之诗论,大异于汉魏,其受佛禅之影响  为独多。故以此为脉络,特加论究,以见本真。(注1) ...彩散香销,因而依禅理建立之诗论  ,亦随之晦黯难明,故特为抉发,以就教于博雅 (本文发表  于第三届“法住学术会议”佛教文学国际会议)。  (注 1):龚鹏程氏有“论法”一文,刊见古典文学第九集  (...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0970800.html
  • 佛教密宗华藏上师吴公润江弘法记

    众生者也。从此上师到处弘法度生  ,遍及美洲与亚洲,受法者万人,遍及百姓黎民军公工商巨  官教授博士,中国人、外国人。伟矣﹗盛哉  (四) 世界弘法 普利人天  (1) 上师自民国二十四年得蒙师祖授记...

    徐芹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370805.html
  •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

    。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1]  又,马祖道一的门徒南泉普愿(公元七四八-八三四年)在接化赵州从谂(...第48卷,页295中。  2. 同(1)  3. 《古尊宿语录》卷一,《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三套。  4. 《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续藏经》第一辑,第一四套,第三册,页279。  5. ...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870821.html
  • 境相章

    影与带质之辨在一带实质,一有质而不实。 如但云仗质而变,则二者无以异矣。独影有质不实,乃为有 质独影。此义自枢要发之,义灯更判为四句,遂了然如指诸掌。今举其质如次﹕   (1)无为,    (此以不...

    熊十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5170835.html
  • 论《心经》与西游故事

    不绝如缕,延续到西游故事的总结集百回本《西游记  》 (以下简称, 《西游记》(注 1 )),并鲜明该书的主  题,其重要性于兹可见。  尽管如此,历来研究《西游记》的学者并不曾给予应有  的重视。《... 都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匠心巧运的不朽之作。  注释  注1:《西游记》 (台北:华正书局翻印本,民国七十一年  );本文所据即系此一版本。  注2:见胡适,《西游记考证》,在《胡适文存》 (台北: ...

    张静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370846.html
  • 《传灯玉英集》卷十四补阙和研究

    传灯玉英集》为宋士大夫王随(973-1039)[1] 所编,内容为《景德传灯录》之删节,此集久被认为佚失,直到1933年范成法师于山西赵城发现《金藏》,《传灯玉英集》才在这批藏经中被发现。胡适指出这部...发现〉,《文物》第343期。  椎名宏雄  1986〈宋元版禅籍研究──景德传灯录万僧问答景德传灯全录──〉,《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35卷,第1期,页122-126。  1977〈『传灯玉英集』の基础的...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070850.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轮回后的涅盘世界

    产生了自己的独特特征,[1]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呈现出了可谓中国的气象和特质,[2]从而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  佛教思想目标寻求「解脱」,就是能离「苦」得「...挣扎与冲突也成为「空」、「无」。经过精神觉悟而归于佛门之后,对现实人生的价值观、生死观具有变化,再也不因执着于喜、怒、哀、乐、爱、恶、欲而忧郁、懊恼,已经超越生死而更接近解脱境界。  [1] 方立天先生...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257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