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憨山德清三教会通思想研究

    内篇注》研究》,《五台山研究》1994年第3期,页16-28,1994年。  12. 杜维明,《宋明儒学的中心课题》,《天府新论》第2期,页43-48、65,1996年。  13. 林文彬,《宗密《...

    蔡金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060018.html
  • 晋唐海路佛僧所传译之密教典籍及其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

    显教经典。 │867页B;《宋高僧传》卷3《宝 │  │尼陀罗尼经》一卷 │克什米尔)[15] │ │思惟传》,第42—43页。 ...43、《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44、, │ │ │ │  │《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4-5、《仁 │ ...

    何方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960029.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性和相似性。这样,“五”这个数字就似乎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当然,五行思想的来源可能要到战国后期。[43]在鲁昭公时代,这种思想已经很系统、很普遍了。[44]   正是在这种数的...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学人》第6辑。   [43] 有关五行的这种情况,易学专家汪显超博士在《〈三坟易〉略论》一文中有详细的述及,见《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0年12月号,国际网址:www....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气在聚散过程中所表现的暂时形态[42],既为暂时形态,便要返回气的本来形态。所以,“形聚为物,形溃反原”[43],气与物的关系是同一物质实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形态。所以从太虚与...《易说?说卦》,《张载集》第233页。   [42] 客形   [43] 《正蒙?干称篇第十七》,《张载集》第66页。   [44] 董群《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作用。北魏太武帝灭佛,使佛教在传入中国后遭受到了第一次沉重打击 [43]。但佛教  靠政治力量与行政手段显然是消灭不了的,不久以后,佛教就得到了恢复。到北齐时,文宣帝高  洋为了强调鲜卑人的优越地位,还...[39] [41]《弘明集》卷八《灭惑论》。  [40] 《弘明集·后序》。  [42] 《广弘明集》卷八《二教论》。  [43] 太武帝曾下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后又“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时生纷争”。[43]于是,新超峰寺的管理人陈豹居士在1965年聘开参的徒孙释圆慈来寺整顿寺务。  释圆慈即教界熟知的能学法师,俗名陈达雄,1938年生于今嘉义县东石乡。1953年夏,在台南白河关子岭大...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太守王方奢,实为一人,应以碑文和真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记》的王方赊为是。[43]经过核对上述原始资料,笔者认定章巽、廖大珂先生的考证是正确的,是合乎事实的。  首先,如前所述,目前见于正史的梁安郡...文集》,海洋出版社,1986年。原文载(福建论坛》,1983年第4期。  [43] 廖大珂:《梁安郡历史与王氏家族》,{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  [44] 《大正藏》第9卷,第766页中—...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亦需依于发心的判准予以定义,并不能仅从戒律的形式做判分。[43]而发心与戒律的相应,小乘戒需以出离心为体,[44]大乘戒需以菩提心为体,此二心之发起并不相违。[45]因此,出家菩萨可同时具有大、小乘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

    ..正智正念,心与慈俱......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当勤修慈心解脱,......若有如是行慈心解脱者,无量善与者,必得阿那含,或复上得。(注43)  这段经文是说,舍离身口意的十不善业,并且精勤...275中、页275下。  (注42)《大正藏》卷1,页43下有云︰迦叶语婆罗门言︰“汝亲族知识,十善具足,然必生天”。又于同页中云︰“不杀、不盗、不、不欺、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能维持稳定不退,则此禅那能使人投生于梵天界;但是如果死亡之前禅那下跌,那么它无法造成梵天界的投生。例如提婆达多,他的禅那不能使他投生于梵天界。[43]  若依Bhikku Bodhi与帕奥禅师的解释,...No.1776)  《金光明经文句》6卷,隋智顗说.灌顶录(大正39,No.1785)  《瑜伽师地论略纂》16卷,唐窥基撰(大正43,No.1829)  《大乘义章》26卷,隋慧远撰(大正44,No....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