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刘逢军养生感悟100条

    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1、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5、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刘逢军

    |养生|防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20235073469.html
  •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

    轻易动用,何况其他。他有一件僧衣,补了224个补丁,都是他自己补的。[31]至于他日常的戒律行仪,我们可稍举几例:一坐椅先摇,弘一法师每次在藤椅上坐下前,都要把椅子先摇一摇。屡次三番,有一次丰子恺忍不住...毫贪恋顾惜之心。[35]  法师在念佛中,倡导一种听钟声念佛的方法:也就是座钟或挂钟正在运行时,细细听这钟发出叮铛叮铛的响声。依此叮铛叮铛声音,设想成“阿弥陀佛”四字。或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373475.html
  •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月清《论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31]、李广良《佛法与革命――太虚大师的革命思想》[32]、《佛法与现实――太虚大师佛陀现实主义思想论》[33]、程恭让《从太虚与梁漱溟的一场争辩看人生佛教的理论难题》[34],林伟《佛教传统与时代精神――太虚“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意义》[35],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太虚的思想及其“人间佛教”理念有不同程度与深度的研究。净慧法师指出,太虚大师一生整理僧伽制度、培养佛教...

    董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173504.html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何等自性?答依他起自性。”[31]圆成实性是被保留的对象和究竟圆满的归趣,又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既是解脱论意义上不生不灭的真常境界,又是诸法最高真理本身(即真如)。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讲,真如恒遍一切处...问世尊言,诸三摩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菩萨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35]《深密》揭示了“识所缘唯识所现”的机理,虽强调了能现与所现都以识为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闲方言,求知辞趣耳,何嫌文质?文质是时,幸勿易之,经之巧质,有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斯真实言也。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31...轨范》、《佛法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35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制定僧规。本传又记载说:&...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373509.html
  • 论初期佛教“识”之概念及其特点

    如此,心意识三者的关系,印顺法师以下作表示:[31]  ┌←─┴─────意  识──┤  └──┬────→心  在这三者中,“意”首当其冲,接收五根之讯息,并由此而生“识”;“识”生起后在刹那生灭...依据。此识的执取爱系,一直到死亡之前,皆还存在;假使识停止其执取的作用,一期生命即宣告结束,或者入圣者之解脱境界。[35]   从此胎生学的向度,说明生命延续的现象。因此“识”常与“情识”、“识食”、“...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873532.html
  •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

    如是种种相”[31]。摄论则具体描述了根、境、情非情世间由名言生起的过程,如云:“此识自言熏习为种子,及一切识言熏习为种子,由无边分别,一切处分别。”释曰:“如说根尘之名,数习此名熏习于本识以为种子,...转化。唯识哲学亦可称为一种“语言哲学”[35]。  3, “名言种子”的本体义  在《庄严》《摄论》等所代表的早期唯识那里,(意言)种子是言说法之潜在状态,因而种子就是语言的概念[36]。种子由名言...

    吴学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873551.html
  • 论佛教逻辑中推论前提的真实性问题

    . Tucci)在将奘译《正理门论》英译的时候遗漏了“于余”两字,就不是那么准确了。[31]  显而易见,法称对于因第二相的表述正与大前提(喻体)的形式完全相同。因而,大前提(喻体)的真实性才能确定...如果说九句因的设立在陈那因明中是整个体系的基石,那么在法称因明中,则不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正如法尊法师所说:“九句因另有作用。”[35]如何个方便法,如何另有作用?下一段就说道:  科判:己二、释。分...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473793.html
  •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以弘一法师为例

    恨前代诸师所流遗记,止论文疏废立、问答要抄,至于显行世事,方轨来蒙者,百无一本。”[31]这样的变通既不违佛陀金口所宣之戒律,因为所有条文皆有来处,又删繁补阙、融会有无,避免了部派戒律的...无人,这不能说与此一禁区无关系。印顺长老指出:“律的不得人重视,为佛法发达中的一大损失。”[35]教界、学界应有足够的警觉。   3、运用多学科来作戒律学研究。   研究戒律...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673999.html
  •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的南宗禅思想,在中唐取代荷泽禅成为南宗禅的主流。……中唐前期北宗、牛头、荷泽、洪州虽四支鼎立,但南宗正脉只有荷泽、洪州两家,而荷泽、洪州两家则在互相排斥中一衰一盛,终由洪州一系充当了曹溪正宗(注31)...34)。阿部肇一并引佐藤一郎<佛教中国思想>的看法,认为当时的士大夫社会,精神生活上公认以儒教为准,私生活方面则有佛教或道家的习俗(注35)。这与白居易「外袭儒风,内宗梵行」一语正好相符。  印顺导师...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17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