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5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47《东林颂古》   宝剑良弓是为了平息战乱而设,一旦心国太平,这些施设遂不再有用。即使是对开悟起了极大作用的方便法门,诸如“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的拄杖,此时也全无用处:“扶过断桥曾得力,而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673660.html
  • 论佛教逻辑中推论前提的真实性问题

    讲解》,北京:中华书局,第17、47~48页。  [15] 参见郑伟宏,1996年:《佛家逻辑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04页。  [16] Dhruva, A. B., 1930, The ...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473793.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前所述,知远公一生解行,〈法性论〉一以贯之。 47页 第五章 〈法性论〉对中国佛教义学发展的影响第一节 〈法性论〉蔚为庐山义学的主流 庐山...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西藏唐卡的宗教本怀

    ,36页。  注18 马学仁,40页。  注19 拉?莫阿卡宁着,江亦丽等译,1994,[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  教],北京:商务印书馆,47-48页;荣格(C.G.Jung)着,史  德海、...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373985.html
  • 阿毗达磨泛论

    。论文奉为圭臬 每释法义,先以分疏。  如言一切法空,必解一切法为一法二法等,揩定其体,再说  皆空 (论卷三十一)。当时大乘犹无独立毘昙注(注47),其  分别法相所资,自必取诸小乘之籍矣﹗  但...。  (注 47)旧传鸠摩罗什尝语人云﹕使我为大乘毗昙,必胜于  迦旃延。因知至什公时大乘毗昙犹付缺如,其先更  可想矣﹗  (注 48)智论说二百二法如千难品,但今论此文见摄等品,  则龙树时之千...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074032.html
  •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犹如太虚郭然虚豁,岂可强是非耶」。(《景德传灯录》卷十)  吴怡认为普愿这种廓然虚豁的境界即是道一所赞赏的「经入藏(智藏)禅归海(怀海),唯有普愿独超然物外。」(注47)的「超然物外」之境,也即是...~五五。  注44:见徐小 《禅与老庄》浙江人民出版社82年2版。  注45:见《 续藏经》册一四三,页五八,右上。  注46:同注42,页八六。  注47:《景德传灯录》卷六载:「一夕三士(...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174034.html
  • 北齐标异乡义戡惠石柱-中古佛教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

    北齐标异乡义戡惠石柱-中古佛教社会救济的个案研究  刘淑芬*  新史学  5:4 (1994.12)  页1-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众生为自家亲人眷属的观念,确曾为六世纪时的佛教徒的信仰组织所奉行。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以道充为首的法义造像活动中,称「道俗法义兄弟姐妹一百人」共造此像(注47);又,孝庄帝永安三年(530...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374040.html
  • 有关“三类境”的几个问题

    增明记》中有谓:  及缘五根,相分是何者?第八所变质方缘,故带质摄。不得自性,无发识用,所现相分与见别种,熏成种子,别生本质。[47]  然若独散意识缘于他身之五根,则应为有质独影境。因为此时并不能熏成...《大正藏》第45册,第340页下。  [47] 《唯识义灯增明记》卷四,《大正藏》第65册,第399页中。  [48] 《宗镜录》卷四八,《大正藏》第48册,第700页下。  [49] 《宗镜录》卷...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974082.html
  • 宗萨亲波切著:造作与无常(2)

    就是地狱的体验。仇恨、政治操作和报复在这个世界上造就了地狱,因此我们看到比AK-47步枪还矮、还小,还轻的男孩,忙着从军而无暇游戏或庆生。这与地狱无别。由于因缘,我们有了这种地狱,因此我们也可以利用佛陀...如果你仇恨某个人并采取攻击或报复的行动,那本身就是地狱的体验。仇恨、政治操作和报复在这个世界上造就了地狱,因此我们看到比AK-47步枪还矮、还小,还轻的男孩,忙着从军而无暇游戏或庆生。这与地狱无别。...

    宗萨亲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3874339.html
  •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1)

    47],而发起引生三涂的恶业,引得将来三界受生的识种,有此识种便具有名色、六入、触、受等五种,所以说:“无明缘行,乃至触缘受”。“真实义愚”,就是不知三界无常、无我,而贪著人天、色、无色界的果报,所以...

    正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587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