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儒道佛玄对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书法批评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31页。  [7]祝允明:《论书帖》。  [8]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上),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99页。  [9]黄庭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2867844.html
  • 宋代僧词作者考略

    词作传世的僧人共20位,共计词作153首,断句8首。其中宝月词七首及断句一句重见于仲殊词中,除此以外实有词146首;。[[5]](p31-34) 目前学界对僧词作者的情况比较陌生,王兆鹏先生主编的《...

    高慎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268071.html
  • 终南山佛教渊源与遗存述要

    树 14棵,柏树 37棵,其它树木31棵。  十年文革浩劫中,寺院被废,经像尽失,道宣塔被拆毁。庙瓦草生,一时消沉。1976年以后,重新落实宗教政策,佛教徒的宗教信仰逐渐得到尊重。1983年,寺僧修葺...

    王亚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968209.html
  • 天台宗一心三覌法门的起源——论慧文禅师

    。但是后来契嵩著传法正宗记和禅门定祖图,攻击天台宗引用付法藏传,认这书为不足证,认为谬书可焚而立了二十八祖;天台宗学者亦起而应之,(下接31页)(上接18页)成为当时法门之诤,互相争夺佛教的正统。如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1168324.html
  • “八敬法”是否佛制再探

    30。所以成立早的律典,在导师是视为较近于古形的──至少也蕴含了某一层意义。  对于各部律典一致的传说,导师是将其视为固有的;但各派不一致的,则认为“应加抉择”31!抉择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增订的?增订...

    释传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968442.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一)

    上族门,第二十一门至第二十五门之内容,是揭示现实行业诸相,所感得的结果。  (26)礼塔十功德门、(27)施盖十功德门、(28)施幡十功德门、(29)施饮十功德门、(30)施衣十功德门、(31)施器及...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868453.html
  • 伊吹敦译《中国禅宗史》后记

    (印顺生涯中,数次读完《大藏经》)。又经常聆听太虚大师授课,游学杭州、扬州后,应大师之召,于民国25年(1936)进入武昌佛学院任教,时31岁。  不过,翌年芦沟桥事件发生,南京陷落,日本军机也来袭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968597.html
  • 苦行与佛法──从提婆达多的“五法”谈起

    苦行与佛法──从提婆达多的“五法”谈起  文/蓝吉富   谨按:本文是拙作《提婆达多》一书的一部份。由于其中论及苦行之   处较多,因此改以〈苦行与佛法〉为题发表,以供《妙心》读者参考。   有关提婆达多其人一生之所作所为,及其被称为“恶人”之原委,请   参阅《妙心》 31 期拙作〈提婆达多的一生〉,兹不赘述。   一、“五法”的内容及其特质   提婆达多要脱离释尊的教导而成立新教...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068766.html
  • 试论佛教伦理的现代社会价值

    存在。佛教也应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献计献策,因为有时宗教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西藏和平解放,就与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31](黄教)的班禅额尔德尼[32]与达赖喇嘛[33]有关,在他们二位的支持下,西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4768913.html
  •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年谱简编

    传教人也,当盛于帝都。"(《圭峰碑》)宗密接受建议出川,"行诣百城"(《大疏·本序》)。并继续研究《圆觉经》,收寻相关的研究成果,继续思考未有答案的问题。  810年(唐元和五年),31岁  是年,宗密...

    董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5216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