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I') 《十二因缘》(Paticcasamuppada Practical Dependent Origination) 《上座部佛教的几种奇妙特性》(Some Marvellous ...
佛使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3742103.html
-
Anselmus)的说法,见其《宣讲》(Proslogium),I 。当然,此所谓佛教的“理解”,乃是以人生是苦是痴为其预设前提的。
[2]表中所列的五蕴和十二因缘的对应关系是相对的,文章将说明两者...
黄玉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242176.html
-
药物分为时药、更药、七日药、尽寿药四种(注:见拙文《佛教律藏药物分类略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1999:I,PP.52-60)。律藏的医疗方法涉及各科,且兼及咒术、卫生保健等方方面面。由于佛教...
陈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042266.html
-
第80-87页。)对华严的批判,除了在思想上划清界线,特别运用到教学上的判教方式,因为判教直接关涉到“宗派政治”与“正统性”的地位问题。(注:Chi-Wah Chan,Chih-1i(960-1028...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3142360.html
-
见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二册,页414。 《法华玄义》,《大正藏》册33,页800中。 见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下册,页576。 见同上,页587。 参见Hurvitz:Chih-i,页...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242386.html
-
sbas)《入真性注》(De kho na la'jugpa'i grel)中的一颂。而《难处释》中所推荐的中观典籍,也没有一部是瑜伽行中观派的著作(注26)。据此大概可以推论:阿底峡宗于瑜伽行中观派的...
陈玉蛟(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4242442.html
-
另外两个部份:the rise of abhidhamma(“阿毗达磨之兴起”)和theDhammasa?ga?i(“法集论”),主题则放在探讨阿毗达磨是如何发展的。于第一部份短短五页半的论述中,他将...1988, pp. 29-46,后来收录于BuddhistForum, Vol. I, SOAS, 1990, pp. 21-30。本文所引用者为其1990年所刊出之文。 [14] 他的主要...
越建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742609.html
-
19~26 January 1972 at the University of Otage, Dunedin, New Zealand ed. by K. I. D. Maslen ( Dunedin...------------------- [i] 《大正新修大藏經》( 下面縮寫為大 ),229號。 [ii] 材料來源,A. K. Warder, Indian Buddhism, Delhi, ...
季羨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3642723.html
-
中——例如在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 Kant)和胡塞尔(E. Husserl)哲学中——可以读到的“统觉”(Apperzeption)概念。但第六识的概念还要更大一些,它还包含例如想象(...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3342995.html
-
经过修行而新近创立的,它就在当下;不是由累积前行而获致的。经由前行而得的证悟就不是真正的开悟。”禅宗说的都是诸如此类的话。(见附录I, Part2, A. 3) 其实,这类的说法是出自彻悟的...
陈健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24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