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8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南诏佛教考

    学者 Helen B. Chapin 〈梵像卷〉的研究【注三】可谓南诏  大理佛教文化研究的皓矢, 民国三十五年徐嘉瑞撰述的〈南  诏后期宗教考〉【注四】,一九四四年 Helen B. Chapin 发...哀帝时,已入中国。至东汉和帝永元元年  ( 89 ),中国梦想之计划,始告完成, 由叶榆永昌通掸  ───────  注3: Helen B. Chapin, "A Long Roll of ...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148451.html
  • 素食与全球粮食危机

    。牲畜们也将真正象野生动物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再也不会被迫大量繁殖,养肥和屠宰,吃着本应属于饥饿人民的粮食。”(引自B. Pinkus的《植物蛋白》)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位民族领袖说过的话...

    沙中之土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3048518.html
  • 五通与六通

    骄傲自大,他要求佛陀应由僧团中退位,由他取而代之来作僧团的领导者。而当提婆达多起了世俗的名利之心时,他的神通就在不自觉中悄悄消失了。(2-567b)  此外,《增壹阿含经》卷四十六中,还记载了一位曾得...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548606.html
  • 准提镜坛之浅谈

    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b、或于净洁镜面,以好花念诵一百八遍,散置镜上使者即现镜中。复以前法更取好花,散镜面上,即有善恶相自现镜中。(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c、又法,取一明镜置于坛中...

    普光 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1448953.html
  • 中观学知见书目举隅

    vol.9  , ed. by M. Eliade Macmillan, New York 1987, p.71b-77a.   8. May, J., "Chugan 中观," 收于 Hobogirin 第五分册, ed. by J. May,  Librairie d'amerique et d'orient; 东京:日佛会馆, 1979, p.470a-493b.   平川之文,言简意赅,...

    万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849011.html
  • 发扬佛教──为和平而团结

    。   吾人要见世界和平,必先呼吁普世之人建立平等心,大国小国平等相处,各种族平等相处,唯有平等心才能进取和平也。   二.如何团结 b   要和平,必须团结。团结之口号,人人会喊,但付之行动,...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0149051.html
  • 千年遗迹布章谷大马佛教发源地

    十一世纪的文物。此名为8b的遗址初步推测是佛教寺庙。」这是尚在进行布章谷考古研究的马大历史系讲师苏比安( Mohd. Supian bin Sabtu)硕士的发现。他也是研究布章谷的专家,兼该博物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1049064.html
  • 天台佛法修证次第论纲

    青烟,尘归尘、土归土,消逝在茫茫的宇宙间!   b、八背舍   八背舍,这是八种由浅入深的禅观法门,即依八种禅定力以背弃舍离五欲境界的烦扰,且舍离其贪著之执心,故名八背舍。又叫做八解脱,这是指依此...内心已离舍色想,观外界色法都是黄色。   (7)内无色想,观外色赤:这是指内心已离舍色想,观外界色法都是赤色。   (8)内无色想,观外色白:这是指内心已离舍色想,观外界色法都是白色。   B、...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3749825.html
  • 伦理学是什么──基本概念

    427-347 B. C.)追随乃师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 C.)的教诲。首先推出政治社会的“正义”,作为其“理想国”建立的法律基础。柏氏弟子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 C.)把“正义”融入其“伦理学”大著中【1】,成为诸德之一。  “正义”在消极上是反对奴隶制度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反对殖民政策的城邦与城邦之间的不平等。积极上则是建立...

    邬昆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3.html
  • 竺摩法师:佛学问题座谈

    ''''''''''''''''''''56   A、专经问题座谈''''''''''''''''''''''''''56   B、一般问题座谈''''''''''''''''''''''''''59...

    竺摩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94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