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94篇,用时1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

    155岁。公元750年印度莲花生应邀赴中国西藏弘法,当时已90岁,在藏54年,回印度后又活12年,算起来也活160岁。近代乐至报国寺离欲上人世寿105岁。从历代高僧传中分析,其中70岁最多,50岁左右很少...

    喻汉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5252321.html
  • 福严寺志

    华法师所谓的“办佛学院”,是要创办“男众佛学院”。[70]当时的福严佛学院有分初级部及高级部,将福严佛学院由女众改为男众,势必会引起原将由初级部升入高级部女众的不便,这可说是真华法师痛苦的决定。[71]...特刊》,页8。  [69] 真华法师,〈福严精舍重建缘起〉,收在《福严精舍重建落成纪念特刊》,1992年4月12日,页5。  [70] 真华法师,〈岁末寒夜忆办学〉,收在《福严佛学院第六届同学录》,页...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652357.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2)

    诗云:“宁可饥寒死路边,不劳土地强哀怜。满船家计沉湘水,岂羡芒绳十百钱[69]。”明万历年间,瞿汝稷《指月录》亦载:“居士悟后,以舟尽载珍橐数万,沈之湘流[70]。”此后寓居城南,于宅西建庵,以为修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东坡诗论中的禅喻

    ----------------  38. 此二条资料分见日人近滕元粹辑评《苏诗纪事》卷之下页66-67、69-70。  页260  乃前生又为高僧所罗,五祖逸出之而始得为东坡,不者宋几无才之矣。”[...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70.html
  • 唐代安西榆林25窟之卢舍那佛

    )、<北齐禅观窟的图像考──从小南海石窟到响堂山石窟>(《东方学报》京都第70册,页375-440,1998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及李玉珉<宝山大住圣窟初探>(《故宫学术季刊》第16卷第2期,页...70]  闻八大菩萨之密言能得长寿乐,与原本八菩萨有祛病的意义相同;十恶、五逆、谤方等经皆是重罪,建八大菩萨曼荼罗能除重罪、成就胜愿,亦符合八菩萨之愿行。经中并列举曼荼罗中诸尊的名号、形像、密言及配置,...

    赖文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5.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2)

    70]  欧阳一无经济上的可靠资源,二无僧人身份在筹款方面的便利,却脱离刻经处的经济基础,白手起家,经过四年的精进奋斗,终于建成了支那内学院。他和弟子们这四年的精进努力,实可以“艰辛创业”四字,概括无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7.html
  • 智顗的“三谛”思想及其所依经论(1)

    ,《佛教经典概说》,东京:三康文化研究所,昭和46年,页167-182。)  页70  所谓有谛、无谛、中道第一义谛,是一切诸佛、菩萨智母…。二谛者,世谛有,故不空;无谛空,故不有。二谛常尔,故不一;...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诀》卷1-1,曾说:“止体静,观体明也。” [69]而智顗自己也这么解释“止观”一词:“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70]足见“止”是令心静定的法门,而“观”则是在内心静定...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事实。”如来藏教,对一般计有我的众生,是较为方便引导之法门。(参印顺法师之《如来藏研究》页139,144,145)  47. 同注26,页70。  页99  佛,这对世俗五欲的凡夫而言,不是太方便了吗?...类则指思善思恶的“道德心”作用,如说:  由自性邪,起十八邪;若自性正,起十八正。[69]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牲,慈悲化为菩萨。[70]  “...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趣向涅槃的唯一道路

    sampajabba):以观智清楚地了解究竟名色法,这是观禅。  (关于“四种明觉”请参阅《菩提资粮》162-163页;《去尘除垢》57-70页)  如果在走路的时候,只注意脚步动作,那是比较粗浅的...

    帕奥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3752416.html
  • 论佛道儒三家伦理的关涉——以五戒与五常为核心

    五戒与五常的配对,《太上老君戒经》与《提谓经》哪个更早?学术界没有定论。[70]我们不揣浅陋,不妨对此作些探讨。  我们知道,北魏太武帝灭佛以后,佛教经典[71]极其缺乏,为了适应民众信仰佛教的要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