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9篇,用时6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识保持种子的趣旨。(29)杂阿含经卷第十二(298),大正2. p.85上S. N.. p.3说名色的名(`nama`)是受,想、思、触、作意,但汉译本说受、想、行、识的四无色阴。(30)杂阿含经卷...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叶阿月台大哲学论评第四期(pp.61-75) 61页 《十地经》卷第四现前地中所说的"`cittamatram idam yadidaim ...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3653848.html
  • 原始佛教资料论

    別聖諦經(Saccavibhavgasutta, M. N. Vol.3 PP.249-252昃五.四一左)」裏,表現有註釋的文字。又如八聖道乃於中阿含「聖道經」,相應部四五.八,雜阿含二八卷等經典裏...哲學大辭書」一○四四頁和「佛教研究(大谷大學發行)」第七卷及M. Winterntiz,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等等。九分教的分類在經典成立史上,成問題的是下面所列...

    李世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5855298.html
  • 阿含经典之成立

    buddhistischer Sūtras aus den Turfanhandschriften, NAWG I, Phil.-hist. Kl. Jg. 1968 Nr. 1, pp.3~16. ...经、增一阿含经、长阿含经亦分别举出问题重点。  j在本稿中,根本说一切有部亦包含于说一切有部系中考虑。但J. W. de Jong教授推测根本说一切有部,本来没有经藏,后采用说一切有部之经藏。“Les...

    槚本文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655322.html
  • 略探从世俗谛到胜义谛之顺胜义观

    ………….3  (一)「谛」的意义……………………………………………………...3  (二)世俗谛之意义………………………………………………….…5  (三)胜义谛之意义……………………………………...过来的,而通常我们所说的「世俗谛」则取它字意中「迁变,如此而隐覆真实」的涵义.在《汉语大辞典》卷1,p.499解释中文里「世俗」一词有:(1)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2)世间;(3)俗人,普通人;(4)...

    释德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51055746.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自在的生活。修行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佛法的中道行。如释尊在《A.3,151(Patipada(1),152(Patipada(2))道迹经》说︰   诸比丘!有此等三道。何等为三?谓 深固道、剧苦道、中道。...1.(2)a.b.c.]受…[1.(3)a.b.c.]心…[1.(4)a.b.c.]法法观念住,专心系念不忘;当于尔时,方便修念觉分。方便修念觉分已,(念觉分)修习满足。   ……乃至[7.(1)a.b...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试诠‘印顺法师的三宝观’

    律学思想》云龙出版社,中华民国九十年三月第一版。   【注 释】   [1]《以佛法研究佛法》p.103  [2]参考《以佛法研究佛法》p.105;《佛法概论》‘绪言’。  [3] 《佛法概论》p.3...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939~940。  [12]参考《华雨集(二)》p.122~123  [13]参考《华雨集(四)》p.9  [14]《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a3;三期的...

    海全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5356555.html
  • 本体与心性: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

    孟学说才是“本源”。   投《孔孟学报》 2000.9.3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南京大学笹川优秀青年教育基金的资助。)   地址:南京汉口路南京大学哲学系   邮编:210093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558936.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

    Buddhism, p.134。○ E.Frauwallner: Die Philosophie des Buddhismus,S.49,172, 176。(注3) 增田英男 pp.91 ~ 106。(注4) ○田中顺照 p.3 ~ 78. ○(木+尾)山雄一“中论无我论理”中村元编 pp.481~514. “龙树于否定意味”宗教研究 150 号、 p.15 。○ T.R.V.Murti: The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559354.html
  • 大乘佛教孝观的发展背景

    ------   10. 后汉竺大力艺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卷上,T.184,vol.3,页463a。   11. 同前,页461-463。   页69   本起经》已经提及转轮王有下生...421-423;及疚凉昙无谶译,《悲华经》,T.167,vol.3,页167-233。   40. 见《道行般若经》,卷2及卷3。   41. 后汉安玄译,《法镜经》,T.322,vol.12,页...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3959358.html
  • 从《借壳指月(二)飞跃看话禅》谈禅宗的实践

     [1] 《借壳指月(二)飞跃看话禅》, pp.3-5。  [2] 《借壳指月(二)飞跃看话禅》, p.345。  [3] 可参考《禅的世界》一书中〈禅在心理学与中常生活中〉, 关于“禅”的普及应用,...在有关参禅的“实践”主题上。  谈及“禅”的实践或应用上, 近代的学佛人不是把实践性的佛法给忘失了, 就是处处与“禅”扯上关系,[3] 就是认为已把“禅”的风格与特色实行于日常生活中, 不知真“禅”...

    曾惠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335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