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生即成无学阿罗汉果。又阿罗汉不仅限于声闻,独觉及佛亦可称为阿罗汉。如《成唯识论》卷三云(大正31·13a)︰‘阿罗汉者,通摄三乘无学果位。’ 关于阿罗汉的语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云(大正2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739447.html
-
安隐调顺之处。是第四禅相,譬如善御调马,随之所至。行者得此第四禅,欲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随意易得,欲修四念处(身、受、心法)修之则易……何以故?第四禅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调柔随意。”(31) 2....(26) (31)、大正藏卷15 P289—290 (32)、大正藏卷15 P292 (33)、同(32)。 (34)、大正藏卷15 P293 (35)、同(34)。 (36)、同(34)...
如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439503.html
-
住离贪欲际,入于菩萨一切智地最胜解脱。”(31)
这一段经文寓意极深,但也极具争论性。因为“暂执我手”、“暂升我座”、“...注。
(31)同前注。
(32)同前注。
(33)语见《大智度论》,大正藏册二五。
(34)引自罗素(BertrandRussell)著《婚姻革命》(...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2439603.html
-
福德本性。 接著,佛陀說只要有人能領受及持守《金剛經》的道理,就算是其中極少的四句偈文(註31),他所得的福德比受持七寶布施的功德更殊勝。這四句偈即是上面所說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5639644.html
-
福德畢竟沒有自性可言,人不應住著於任何布施的相狀,應體悟到一切東西都是空無自頁31性的,並與般若的智慧相應,這樣就能夠有更多福德了。實際上,福德不是時空下的事物,故不能以數量來測量,說它多也只是 "權說"...- mahaa-saahasra-loka-dhatu。註30 "七寶" 是指世界上最名貴的飾物,包括金、銀、琉璃、車渠 、赤珠、瑪瑙。註31 " 偈 " 的梵語、巴利語為 gaathaa,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5739645.html
-
乘法, 取非大乘 髻珠喻 243 页 7. 实无功德增上慢心 闻第一乘,心中不取 医师喻 以为第一乘 ( 注 31) 然而,中国佛教... 经忧波提舍》,(大正藏,第26册),页8c,谓:「七种 喻,对治七种增上慢心」 注30:〈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364。 注31...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2039676.html
-
─────── (注72)参阅水谷幸正,「如来藏と佛性」,《佛教大学学报》 31 号, 页54-55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の形成》, 春秋社,页137、141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3239687.html
-
众生故,感得能仁齿洁白相; [28]由于往昔远离邪命,正命清净故,感得能仁齿平齐相; [29]由于往昔修谛真实语故,感得能仁齿细密相; [30]由于往昔远离离间语故,感得能仁整四十齿; [31...31]由尽后有故,身善策励; [32]由善分别缘起顺逆故,支节善开展; [33]由说清净法义故,顾视清净无翳; [34]由弟子戒圆满故,其身圆满; [35]由未染著生死过故,身部相称; [3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2039747.html
-
。其究也,乃欲以老氏清净寡欲之旨,养其至大至刚之气。」(注31)事实上他在书中流露的,是一种读书人对时局忧患的关怀与批判意识,称不上博学,也未见深入的佛学理解。如〈船山学自记〉,只有一段提到: 「余...30)文津版,《新唯识论》,P.4。 (注31)同上,P.3。 (注32)同上,P.5-6。 (注33)同上,P.6。 (注34)同上,P.7-8。 (注35)同上,P.8-9。 (注36...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清净无漏,符合诸佛轨则。
以上十位,称十行,以与真如相应的清净心修利益、度化众生之行为主要内容。
3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初回向)。救护、度化一切众生而离能度所度之相。
32、...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74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