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31)。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细风起现不净幻身。不净幻身又要在光明中清净,运用《整持》和《随灭》(32)二种静虑清净之,使由业风转为智风,意身则成为本元身。不然,无色界天和干达婆也有意身,他们为什么...现幻身,敛风(气)归脉而入于光明。众生之身心皆依风而转,全不自主,此为敛风(气)之重要法门。 (30)金刚诵:极为秘密之咒语,以音助气,可以敛气归脉。 (31)死有光明:人临命终时一切心识停止活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3941171.html
-
nihsvabhava iti` )。 所以,《回诤论》第 64、65 颂说 :「我无有少物,是故我不遮;如是汝无理,枉横而难我。 汝言语法别,此义我今说,无法得说语, 而我则无过。 」 (31) ...Vigrahavyavartani], p.41. ) Back31 引见《大正藏》卷 32,页 15 上。 Back32 译自:K.Bhattacharya, The Dialectical Method...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5841194.html
-
利他精神,更使许多典籍连作者名都不署。[31]这无疑为我们了解佛学的来龙去脉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历史学的研究能逐步揭开这些谜底,确实功德无量。以早期中国禅宗史言,在胡适之前,人们只能从《续高僧传》、《...这并非他的主要成就所在。 [31] 许多在今人看来是作僞者,实际上正是佛教徒的这种利他精神的体现。知人论世之难,于此可见一斑。 [32]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第127页,上海:...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341200.html
-
大王,非造作法。」
(A)《大正》四六.六四九页中。
(B)出典不详。
(31)经云:「一一尘中,显现十方,一切佛土。」
(A)《大正》四六.六五零页上。
(B)出典不详...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641203.html
-
四种人"的说法:"知学者有四种人:有行有解有证,上上人;无行有解有证,中上人;有行有解无证,中下人;有行无解无证,下下人。"[31]在解、行、证(信已入门则阙之)这三方面...梁天鉴二年(503)。其内容主要叙述文殊师利、
佛如来及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之不可思议,及一切三摩地等法。
[19][23][25][31]见《楞伽师资记》卷一,《中国佛教思想资料...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841331.html
-
门下,也经常有这种行持出现。据《景德录》卷二十七所载,“太清二年(548),大士誓不食,取佛生日焚身供养。至日,白黑六十余人代不食烧身,三百人刺心沥血和香,请大士住世。大士愍而从之。”[31]太清二年...1994年版。《五灯会元》卷五所载略同。 [29][30]见《佛藏要籍选刊》12册676页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1][32]见《景德录》卷二十七,《佛藏要籍选刊》第13册734页下,上海...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841332.html
-
里体当。便道:"我得个入路也。"还梦见么?这一般底,打杀万个,有什么罪过?[31] 在这里,文偃对于丛林中的那些不从心地上用功,空游州县,拾人牙唾作知见的弊端,予以了严厉的批判。同时,对于那些才一闻...。 [28]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禅宗语录辑要》890页下。 [29] 见《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禅宗语录辑要》59页上。 [30] 同上54页下。 [31]...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4141336.html
-
方面又能当下斩断他向外的攀缘心,对于促使学人的向内省悟,无疑十分有益的。这种接机方式,在唐代的道吾圆智时曾采用过[31],而在此后的禅林中几乎有三百多年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在正传这里,他将古镜揩磨,使之...中。 [29] 参见《续指月录》卷17,《卍新纂续藏经》卷84页123中。 [30] 参见《续指月录》卷17,《卍新纂续藏经》卷84页122下。 [31] 见《景德录》卷十五《庆诸传》...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341350.html
-
覺進一步指出“妙存默處,功忘照中”[31],也就是說“默照”法門的妙處全在於“默處”之中,祇要久久圓熟,其功用也就自然會忘卻於觀照之中了。實質上,“語默”與觀照自性二者,在正覺這裏都僅僅祇是一種手段...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541354.html
-
周边的“四夷”推服,并且这些制度也是可以入乡随俗也改变,就象泰伯入吴越而换服一样。但释迦之教则不同,真法而莫能相移。[31] 四)伪经不足据。明僧绍说,顾欢引的所谓《玄妙内篇》其实不是什么“真典”...夷夏论》。 [31] 《弘明集》卷七《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 [32] 《弘明集》卷六《正二教论》。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34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