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龍象 台灣高僧──斌宗法師(1911~1958)的生平與思想

    大雅龍善寺講《地藏經》及《阿彌陀經》, 終於完成《佛說阿隬陀經要釋》一書( 註 36)。  民國三十七年十月,慈航法師應中壢圓光寺妙果老和尚之請,自南洋到中壢開辦台灣佛學院。三十八年四月,因圓光...31) ( 註 36) 斌宗《佛說阿彌陀經要釋》自序。 ( 註 37) 慧嶽: <我對慈老法師的敬仰和哀思─為老人圓寂一周年 而作>《慈航大師紀念專輯》(慈航社會福利基金會)頁 ...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清辨对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之批判的探讨

    生,或 從同時存在亦不存在的某物生;然而,依早先的立場而言,畢 竟是無生的。因此,你不可以主張〔依他起性〕由因緣生(註36)。 清辨否定了「依他起性」的「勝義有」,「...57,C.L.p84「臺版」486行。 (註33)E.D.E. p58,C.L.p85「臺版」487行。 (註34)E.D.E. p58。 (註35)E.D.E. p58-59。 (註36)E....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
  • 宗密所述北宗及洪州宗教说的探讨

    不可证 的,所以我们只能从佛性的用,也就是“举动运为”来看,因 而举凡“扬眉动目、笑吹謦欬”(注36)都是佛事,如果能悟解 这样的道理,就能知道一切都是天真自然,都是佛性... (36)镰田茂雄《禅?语录》9,《集都序》,308页。 (37)“裴休相国问”,参宗密,《承袭图》,267页。 (38)镰田茂雄《禅?语录》9,《集都序》,336页。 (39...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045386.html
  • 佛祖统纪中的本□观

    ───────────── ( 注 3 ): 刘知几,《史通释评》,(台北,华世),内篇, 〈本纪第四〉,页 36。 ( 注 4 ): 同前... 示以三乘法(《大正藏》, 页 6a ) ( 注 36) 《法华思想》,页 111。 ( 注 37) 智者,《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藏》, ...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245389.html
  •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

    一二六。  [35] 同上。  [36] 《语类》卷六十二。  [37] 同上,卷一二六。  [38] 吴耀玉《三教蠡测》台北市新文丰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页三○○~三○二。  [39] 同注三十七。  ...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西藏度亡经》略究

    125下。  27. 这段嘉言是宋朝理学家陆象山所说的。参见《陆九渊全集》卷36,“年谱”,页483(台北:里仁,1981)。  页57 《西藏度亡经》略究 鉴往知来: 两岸佛学教育研究现况与发展研讨会...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  2. 拙著〈结戒原委与制戒原理〉,《律学今诠》页一一五~一一六。  页36 撰写“...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9.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1)

    究》,第五号。 36 页 经》本身译出的年代推测。《法显本》约于 405 年之间取得 , 而《北本...行邪道者 , 《俱舍论》则具体指出造五逆罪者为邪定聚众生。 ( 注 35) 被编入阿含部的《央掘摩罗经》 ( 注 36) 把邪定聚和 一阐提相提并论: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045464.html
  •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的顺俗政策

    家人寄居僧舍,应是唐代真实情况的描写。   除了上述唐代事例而外,更有北宋的事例,苏轼(一○  三六—一一○一)东坡全集(注36)卷十一定惠院寓居月夜偶  出诗,其中有句云:  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345469.html
  • 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的问题(上)

    来得细致。此外,便是他们两人对“自然”与“无”的阐释,同样亦有其显著的差异。何晏论圣人与老子时,认为老子与圣人(指孔子)同,而王弼在答覆裴徽的话时,却以圣人体“无”,老子是“有”为对[36],意即老子...  [35] 参阅列子天瑞篇与仲尼篇张湛注引即知,因文长此处不录。   [36] 世说新语文学篇云: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84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