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原卷作“消”,今从甲乙两卷。 (注 37) 原卷及乙卷作“静”,今从甲卷。 (注 38) 原卷作“彼”,今从甲乙两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一节里面说:“当学六波罗蜜多。”(而六度已属行菩提心了) (注36)而且帝释慧(lHa dbang blo,约630~700)在《修习般若释义广说》 (Sher phyin gyi ' grel don...注 32)。 (注 36) 见大正,册七、页七下,行一三。 (注 37) 见大正,册三一,页五九六上。 (注 38) 同(注 37)。 (注 39) 同(注 32)。 (注 40) 见大正,...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
-
我等唯见因缘有生功能,无别生相有因缘合,诸法即生,无即不生,何劳生相,故知唯有因缘力起。”(注36)生既是靠因缘力、而住、异、灭亦同该虚妄。因之,诸法之住四相实在有;但实在只是寄予同情而已...至于的。
(注 33) 大正,29p.18中。
(注 34) 请参阅大正,29pp.22上~29下。必一一引证。
(注 35) 大正,29p.27、下。
(注 36) 大正,29...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045597.html
-
36 )。 印顺法师如此诠释,虽不无卓见之处,但在实际上的思想发展, 可能并非如此。 假如禅的解放性如此之大,则当时江、浙大丛林的老 修行,大多以禅为主,何以心态上和太虚不能相应?太虚在 书...59。 注33 谛闲的成就,见陈荣捷的《现代中国宗教的趋》,劫页85-86。 注34 见《华雨香云》,页292-293。 注35 前引书,页296-297。 注36 前引书,页297。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6.html
-
....”(注36),陶氏所谓津筏边事即 是周海门所谓的“名言”,都是求道的工具而已,而陶氏在工夫论上 也是要求会通三教,寻求“一超直入的秘旨”,
页...
孙中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8.html
-
〈卷之十一,师友一〉,台北,汉京文化事业 出版公司,民72年,页143。 注35 同(注31),〈徐鲁源先生二首〉,页2208。 注36 同上... | 36----笑岩德宝 | | 37----幻有正传 | |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19.html
-
说是格 义的色彩,不能由此反证其圣人非佛家圣人。〈明佛论〉说:“居轩辕 之丘,登崆峒、陟凡岱,幽陵蟠木之游,逸迹起浪,何以知其不由如 来之道哉?”(注36)不正...2549。 注 36 同上,页2550。 注 37 同上,页2551。 注 38 见木村英一编:《慧远研究》遗文篇,创文社刊行,页99。 注 39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担
页257
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 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 自救不了(注 36 )。
“...,页299-316。注34 王阳明《传习录》卷一。注35 李贽《焚书》卷一。注36 《五灯会元》卷七。注37 《明史》卷二二一,。注38 《竹窗三笔?李卓吾》。注39 同上。注40 李贽...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道品诵”与《摄事分》的“菩提分法择摄”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菩提分法择摄”的总纲(总囗囗南)是:“念住与正断,神足及根、力、觉、道支、息念,学、证净为后。”(注36)共分十个要义,分别择摄《相应部...不共对治的加行。(颂5-23,“趣入及退还……”)(六)修道的顶加项:统合三智的修习已有所成就,而且可作修所断分别之不共对治的加行。(颂24-36“灭等九等至……”)(七)无间定的顶加项:统合三智的...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经论会编》上册(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七五年版),页一三。 (注 36) 大正藏,册三○,页八五三下。 (注 37) 见(注35) 引书,中册,页二三四。 (注 38) 大正藏,册三○,页八五九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