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

    ㈨成行故、㈩得果故(大正   35·107下)。以此十点说明《华严经》生起之原因。接着对此十点详加说明,以下仅作摘要加以略述,其云:「初法尔故者,一切诸佛法尔皆于无尽世界,常转如此无尽***」(同上·107下),「(四)为本故者,谓将欲逐机渐施末教故,宜最初先示本法,明后依此方起末故,是故最初说此经法,然后方于鹿园等处渐说枝末小乘等法」(同上·108中),「㈦开发故者,为欲开发众生心中如来之藏性...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081704.html
  • 福州佛寺分布

    31 18 107 古 田 19 24 107 2 永 福 28 21 11 闽 清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585988317.html
  • 柏林收藏的回鹘语文献及其研究概况

    AOH)》第22卷,1969年,第107~121页。   [41] 译者注:后因情况有变,此书作为《柏林藏吐鲁番文书》之第2种于1971年于柏林出版。   [42] 缪勒:《吐鲁番出土物中的...(ZDM G)》第107卷,1957年,第105~129页。   [55] 邦格、热合马提:《古代吐鲁番民歌(Lieder aus Alt-Turfan)》,《大亚洲》1933年,第129~140...

    茨默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0697088.html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22)

    永无止境。 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在任职期间,不但长期包养情妇,而且嫖妓成性,无论到何地出差,都公开指使身边人员“到街上转转,有好的就带回来”。从1989—2001年,他竟与除妻子之外的107个...

    索达吉堪布讲

    |入菩萨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11274118584.html
  • 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

    灾区。   截至18时,民政部统计,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重庆、云南等地107人死亡,34人受伤。   18时44分,新华网消息,成都军区、武警四川总队和驻川某师5000余官兵紧急赶赴汶川地震灾区。...

    佚名

    |救援|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8402824161.html
  • 佛法的心理观

    眼、耳、鼻、舌四 [P107] 根的身根活动的所依,根身也是意根存在与生起的所依,二者如芦束相依。五根中,身根此四根的范围大,有眼、耳等是必有身根的。这可见意的特征,即是与根身的和合。低级有情,眼等四...

    印顺法师

    |心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15221829595.html
  • 20世纪中国回鹘佛教研究概述

    安西榆林窟》,东京:平凡社,1990年,第240—253页)二文。前者将沙州回鹘洞窟划分为前后二期,杨富学在《论沙州回鹘王国》(英文)(载《中亚杂志》,1994年第38卷第1期,第80—107页)中...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2939099.html
  • 文心与禅心——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P91)“‘物哀’是悲情之美。”[1](P107)虽然儒道思想对日本文化也曾经产生过影响,但儒学传入日本的时候,汉代经学高潮已经过去,中国文坛正处于一个文艺自觉的时代,儒学的核心观念——积极入世的...

    刘婉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0241050.html
  • 龙树之论空、假、中

    之哲学,似要归于这个方向。至于龙树思想本身是否达到这个阶段,自是另一问题,这里暂置不论。  107页  否定之否定当然不是只是对否定之否定,且亦涵对肯定之否定之意,故中道亦是『离有离无』,显示超越有无...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441214.html
  • 從語言角度判定《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非支讖所譯

    ,438 b)  《道行般若經》中的事物疑問句,用“何”29次,“何等”52次,而《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中的事物疑問句,用“何”107次,“何等”一次[11], 例爲:  彌勒提無離菩薩及阿難問佛...

    史光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104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