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67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從大陸佛教現況談未來發展

    朝成,<生態公道與宗教實踐-以佛教森林保育思想為核心的探討>(《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當代宗教理論的省思》,佛光出版社,1996),頁76-98。  頁146 從大陸佛教現況談未來發展 鑑往知來:...

    鄭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442777.html
  • 回鹘文佛传故事研究 ——以Mainz 131 (T II Y 37)《佛陀传》为中心

    103~114行;U 4353,第115~123行;U 4210(T II T 614),第124~135行;U 4501,第136~145行;U 4193(T II, T 547),第146~159行...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243287.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三藏,令众生之根器渐渐成熟之。然而,在佛陀讲说《法华经》前,对于那些尚未听闻《法华经》所说之圆教的三乘人(声闻、缘觉、菩萨),圆教还未成立。另一方面,圆教在佛陀宣说了《法华经》之后则已经成立了。[146...的是《大般涅槃经》中的譬喻“一切江河,必有迴曲。一切丛林,必有树木。”见《大正藏》第12卷,第667页中。[144]见《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第33卷,第738页上。[145]见同上。[146]...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論語點睛》研究

    踰閑,小德出入可也。』(〈子張〉),蕅 師引曰: p. 146 卓吾云:最方而最圓。出入,形容其活動耳,云何便說未盡合理。(頁223) 「未盡合理」,指的是朱熹對『小德出入可也』的註解:「...

    羅永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3743663.html
  • 佛教在蒙古

    諸神靈之一,自然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愛憎而予以差別 待遇,使之得以平等發展並存共榮。這樣 146頁 的政策,曾使蒙古帝國的建立,減...

    札奇斯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0843684.html
  •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徒的阶层分析

    146页。  [19]《高僧传》卷四本传,173页。  [20]《高僧传》卷五本传,204页。  [21]《高僧传》卷七本传,255页。  [22]《高僧传》卷十一本传,409页。  [23] 《高僧传...

    王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343767.html
  • 漢傳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

    英)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慈」。一百年後,在後漢桓帝時(西元146~167年),襄楷上書:「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可見當時的佛教被中國人視作黃老的亞流,並未見到有從西域來的佛教徒們,對此提出異議,...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144014.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1)

    兩家之意作定義。實際上,這「道」是指的佛家之道,而不是指儒、老兩家之道。若指佛家之道,則應以佛家自身對「道」之解釋為標準,   p. 146  以「佛家」之解釋為準,則牟子所說「道之言導也」,首即非...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144302.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视淫、怒、痴亦即涅槃,故知涅槃圣境非离烦恼,脱痛苦以得,乃自心无染、自心解脱而成之者。僧肇复以彼岸以释涅槃曰:  “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岂崖岸之有,以我异于彼,故借崖谓之耳”[146]。  梵语波罗...下。   [145]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五○上。   [146]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四上。   [147] 注维摩诘经,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七上。   [148] 注维摩诘经...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城塹遺法。使夫慕道來儀,遐邇煙萃,三藏法門,有緣必覩。自像運東遷,在茲為盛」[145]。  道宣『續高僧傳』說﹕  p. 77  「往者西涼法讖,世號通人,後秦童壽,時稱僧傑。善披文意,妙顯經心」[146]...』,但均不傳。   [144] 『出三藏記集』卷一四、羅什傳(大正五五˙一○一˙中)。   [145] 『高僧傳』卷三(大正五○˙二四五˙下)。   [146] 『續高僧傳』卷四、後論(大正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