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全部,并作《立誓愿文》(大正46·766中—792中)。弟子天台智头,也重视般若经,论及《中论》(般若的观法)。说到“般若波罗蜜&...;又经十年”。在道信三十岁左右,已受到佛教界的尊敬了。大林寺是智锴创建的,《续僧传》卷一七有“智锴传”(大正50·570中)。智锴本是三论宗兴皇朗的...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442117.html
-
──── 8 引见《大正藏》卷50,页552,上。 9 参见《中华大藏经》一辑,38册,页32844,下。 10 《六祖坛经》的版本很多, 成立的年代各有不同。一般以为,敦煌出土...士庶皆来送葬,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引见《大正藏》卷 50,页 756,上。) 29 胡适原注:“此十六字,屡见本卷, 末句“证”字皆作“澄”字。但巴黎 pELLIOT 3488 残卷很清楚的作“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是曲志
難伸,生起決志隱遁之念。
50~57歲是智旭出家修學的晚期,依他自述:「今(47歲
)乃一意西馳,而散心弘法。」〔註23〕將近出家晚期的智旭
自白:此時他已一心一意地求生西方淨土。釋弘一《蕅益大師
年譜》記述編輯《靈峰宗論》的編者釋成時,於智旭50歲始晤
智旭的一段談話,智旭說:
──...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347265.html
-
46]其所译《维摩诘所说法门经》(又称《维摩鞊经》)二卷,是在西晋惠帝太安二年(三○三)于长安译出,惜今已佚。 竺法护所译《维摩经》在诸佛典目录中收录情形如下: (一)《道安录》记载,“《维摩鞊经》...竺法护译,第三世。与汉世严佛调、吴世支谦译大同小异,出《长房录》。”[50]另外,同书卷十三〈大乘阙本〉记载,“《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经》一部三卷,一名《普入道门经》,晋竺法护译,或一卷。”[51] ...
蒋武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351680.html
-
,不仅在这一时期进行了研究、公布,有些资料经他们带回内地整理后,又于50、6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另一个就是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的成立。由于一些学者、专家和学术团体不断地...研究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进入50、6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经过长期临摹和调查,对过去的石窟调查、登录做了进一步校勘、增补,对石窟内容和时代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发现。谢稚柳的《敦煌艺术叙录》[22]等,...
樊锦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151837.html
-
先生在〈敦煌出土七阶佛名经——三阶教与净土教及其交涉〉一文中,对弥勒礼忏文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在敦煌文书中,有关弥勒的礼忏文有《礼弥勒愿文》(北·始46R2)、《...出版社,东京,1984年。
[4]汪娟《敦煌礼忏文研究》,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8年。
[5]《高僧传》卷5,《大正藏》卷50,353b。
[6]《高僧传》卷5,《大正...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5.html
-
《大正藏》第45册。 32隋.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大正藏》第49册。 33唐.慧立本、彦悰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正藏》第50册。 34宋.赞宁等撰,《宋高僧传》,《大正藏》第50册。 35梁.僧佑撰,《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 36《佛说法句经》,《大正藏》第85册。 (二)国译大藏经 37《国译大藏经43: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玉耶经解题》,1927年。...
吕姝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658567.html
-
刁晏斌 1991《试论近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辽宁大学学报》(社科)1991.1:52-58 1993《近代汉语“把”字句与“将”字句的区别》《辽宁师范大学》1993.1:50-20 1995《...古汉语研究》 1990.3:44-50 江蓝生,曹广顺 1997《唐五代语言词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江蓝生,曹广顺,吴福祥 1996《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 ...
王文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663673.html
-
十二章:‘人位本空,身心无着,得失净尽。玄玄道路,邈无分别。向上一句,拟议即堕。’颂曰:‘妄起劳看牧,牛非人亦非。正中忘想象,向上有玄微。大海纤尘起,洪炉片雪飞。相逢求解会,不堕汝心机。’”[46]据此...休向途中讨。若问牧童何处居,鞭指东西无一宝。[50] 这组歌诗则从牧童与牛的关系入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参禅人在修行生活中精进不懈的精神和身心喜悦的面貌。另一首是汾阳善昭的(947-1024)的《南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2268957.html
-
第八识所缘之五根即无新熏种。此点于唯识章疏中曾有多处论及,如《义林章》曾明确说,“遍计所起不明了意识,独缘根境,构画所生,熏种为因,后生根境”[46]。准上判据,此显然应为带质境而非有质独影境。故《...无穷过”。[50]可见,对《宗镜录》的说法,实在需要作细致的辨析与追本溯源的检讨,有取有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区分有质独影境与带质境的原理性判据在于本质是否对境相的生起有实质性的作用,而其可操作的...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97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