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思想传统相一致的如“佛道在日用中,无相不离有相,解脱不离文字”[69],与儒家仁义不离伦常的思想;菩提心是出世戒体,大小律仪是其相[70],与礼、仁相表里的思想;戒、律、禅、教本是佛的身行心语[71...46][47][48][51][52][67][68][69][70][71][73][74][75][76][77][78][79][80][85][87][88][89][98][99][102]...
大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960576.html
-
代慧忠答学人就有"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汝但任心自在,不须制止,直见直闻,直来直去,须行即行,须住即住,此即是真道。"70这里就提出了自然无为,任心自在,不执不舍的用心方法;另还指出"求佛之人...禅宗》,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第193页。 〔69 〔日忽滑谷快天撰,朱谦之译:《中国禅学思想史》,第142页。 〔70 延寿集:《宗镜录》卷九十八,《大正藏》第48册,第945页中。 ...
释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3860614.html
-
1997年,页23–32、22–32。 陈大康撰,《论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1995年,页64–70。 陈玉女撰,《明万历时期慈圣皇太后的崇佛-兼论佛、道两...
简瑞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0060750.html
-
据《幽溪别志·著述考》载,计有27种之多。登狮子座,开诸经讲席凡70期。又曾于万历四十年夏,于高明寺建楞严坛,自此忏法重兴。
大师尝著《楞严海印三昧仪》四卷,《七日持名三昧仪》一卷...
林克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5560879.html
-
只要合理合法,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利用,应该是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 马继军:《浅谈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法律制度建设问题》,《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第70页。 夏宁:《对我国现阶段民族与宗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3560975.html
-
内江76公里,西接资阳110公里,北靠遂宁70公里,到成都166公里,到重庆174公里,是古成渝道上的陆路交通要冲。安岳文化史朔源于新石器时代,以出土磨制石器为证,在约6000年前古代猿人已在安岳县的龙...。佛跣足立于覆莲瓣台上,面相方圆,螺发高肉髻,身著双领下垂大衣,内衣结带,右手下垂施接引印,左手拈衣,项后有桃形头光。据《续高僧传.释慧达传》,这种像可称为“凉州瑞像”。这是释迦佛龛(70号龛)。龛楣...
邓风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4961060.html
-
…从三藏(经、律、论)的偏重来说,经是明定学的,律是明戒学的,论是明慧学的。在实践方面,戒、定、慧学如鼎的三足一样,是不可偏缺的。……这才是圆满的佛学,中正的学佛之道。[70] 他认为,凡学佛的人,...谢诒征译(民78):《历史哲学》,台北:水牛出版社。 郑寿彭(民70):《印顺导师学谱》,台北:天华出版社。 印顺法师(民74):《游心法海六十年》,台北:正闻出版社。 印顺法师(民76):《以...
黄文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0161069.html
-
佛教的影响 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角度来说,玄奘的业绩,主要是译经。19年中共译出75部,1335卷,年均70卷。以数量而言,超过了四大译家中其他3人的全部,还要多出600多卷。而玄奘翻译更以质量...
格西科才·慈智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2361164.html
-
趋于简洁。已不同于北魏和西魏时的修长秀丽。 北周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所造七佛阁(麦积山第4窟)是麦积山现存最大,也最雄伟壮 观的洞窟。窟面宽30余米,七个佛龛内塑有佛、菩萨、弟子70余尊(现存...
胡承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1261286.html
-
戒。[70]那么,直接修此无相戒,便可即时心体无非,举动营为无不“从心所欲不逾矩”,岂不更加直截了当? 次论自性定。佛法中,定亦有种种深浅各异、多个层次的内容,但无论何种层次之定,最后亦必归于自性...从三学之戒学入手,故须分论。 [69] 《梵网经》卷 2,《大正藏》册 24,页 1003 下。 [70] 佛法之戒实即道德,包括世间与出世间两部分,其一切道德本自自性之说,与康得“道德本...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376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