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2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

    不但要与时俱进地了解现代人的弊病,还要提出解决人生问题为其主旨26。与时俱进的佛教重视“此时、此地、此人”,度生重于度死,法乐重于欲乐,生活重于生死,山林寺院走向学校寺院,经殿...、流通,一直到“普门杂志”、“佛光出版社”30、“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31、“香海文化出版社”32、&...

    释觉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2351445.html
  • 元代中峰明本之禅学思想与禅法略探

    卷6〈答高丽白尚书〉(《碛砂藏》册37,页406中8-18)。  [93] 见《中峰广录》卷27之上〈坐禅箴〉(《碛砂藏》册37,页500下26-30)。  [94] 参《明本杂录》卷下〈...之上〈平江路雁荡幻住禅庵示众〉(《碛砂藏》册37,页366下26-30)。  [128] 参《明本杂录》卷中〈示夫上主〉(《卍续藏》册122,页382乙1-2)。  [129] 参《中峰广录...

    释有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551523.html
  • 从“天台教观”论“代众生忏悔”之思想与实践

    彻见缘起法界,亦无能了知菩萨二六时中为众生所作大饶益之事,[26] 因此不自觉有所感应。   另外,众生之所以轮回于生死,无能出离,总因于妄想执著,若欲永离苦海,唯有培养正知见,证诸法实相,是故菩萨...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30] 由此可说,菩萨回入秽土度众,正是为成就代众生苦之愿行!   四、遵式大师对“代众生忏悔”之实践  关于自身忏悔的方法,行者迳可依经典或忏仪...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出世”性格的分析

    堂而皇之地进占其地”(注26)。“民国18年(1929年),国民革命军进驻宁波(鄞县)时,假借破除迷信的美名,至处破坏寺院,捣毁城隍庙,将各类神像悉数投弃河中,风气一开,其他各地亦纷纷发生类似的事端。...28)。 陈荣捷甚至还引用了一位比丘尼──Miao Tan(妙昙?)(注29)的自白(注30),归纳出中国比丘尼出家的八个主要原因:(一)直实且深刻的信仰;(二)因奉献、疾病、失养、无人照顾,...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151618.html
  • 从《历代三宝记》论费长房的史学特质及意义(1)

    儒优佛劣:“佛道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乎?”(注26) 再就道教来说,自后汉以来,道经中也出现了“人为构成说”。老子为众仙之始,经由转劫,代代为古圣先王国师;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三王之徒,何以学道并感应而未闻佛教?为是九皇忽之?为是佛教未出?若是佛教未出,则为邪伪”(注30)。 (二)王权的作用:两晋南北朝期间的君主之崇佛或毁佛,大抵多凭个人好恶及政权利益,但所谓三教...

    阮忠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19.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1)

    学者认为这两篇传记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差别。[26]然而,如果进行细致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虽然僧祐与慧皎都以鸠摩罗什的活动年代作为佛教教义传入中土和在中土的一个新纪元,但比起僧祐,...岐嶷若神。什生之后,还忘前语。有倾,其母出家修道,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出家。[30]  对比这两个版本,我们就能立刻发现,慧皎有选择性地改写了一些句子,并且在叙述中增加了不少细节。慧皎对僧祐版本的...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1.html
  • 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2)

    100b24-26。我同意汤用彤的看法,“止”字当为“正”的文本讹误,在这,后者更为清楚地表现出了“仅仅”的意思;而“携诣”当作“俊义”。参看汤用彤校注的《高僧传》卷二,第56页,注第29和30。  ...01。  [24]《大正藏》:2145:5c02-03。  [25]同上,第306-307页。  [26]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962年;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重印,第21页,比较诹访义纯...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试评吉藏的二谛论

    ”、“无”二谛为实,如《二谛义》卷上:“众生禀如来有无二谛教,作有无解成于,故此于谛在后也。”[26]又如《大乘玄论》卷一:“为化众生,故说有无为二谛教……而旧义明二谛是理,此是于谛耳。”[27]从这...才是真谛,而如来说有无二谛乃在于欲使众生悟入“非有非无”的实相,如《大乘玄论》中所说:“欲令因此有无悟不有无”,[30]此中所谓“不有无”,亦即“非有非无”,乃指真正的真理(真谛)。而这一个“非有非无...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251679.html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

    样式作为基础。(26)   诚然,传统中国的宗教发展及其样式,并不具备典型意义。它不以宗教作为社会道德教化的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的基点,亦不出自于宗教体系提供的"精神秩序"。上帝与...豪杰之士都走到共产党那里去了;进而要求佛教徒庄严理想,收拾自己。(30)可见其人生佛教的立意,也近似于太虚的人生佛教或人生佛学,关注宗教理念和社会政治理想的合一。   虽然,佛教徒还相信"...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551687.html
  • 晚唐宋初天台宗在吴越地区的发展

    出家后受封为祐世僧统,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入宋求法。26其上表乞传贤首教,敕两街举可教授者,以东京严诚禅师对,诚举钱塘慧因寺净源以代,乃敕主客杨杰送至慧因寺受法。义天持华严疏钞咨决所疑,阅岁而毕...大藏经之始。开宝藏雕刻之际,曾将天台智者大师之科教经论一百五十卷入藏,经版系向杭州取来。30 黄运喜在“法难下的佛教-佛典的散佚”一文中说:“吴越时向高丽所求天台经典,亦应于此时入藏。此后两宋政府陆续...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