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6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桂月集(1)

    i 所以世间的人与物以及任何事情都依因缘成熟的快慢而衍变承受。而一个人的穷通遭遇及事业的成败,也要从因缘上多所考量。  谚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一般人都听得懂。也正是佛法所谓的“因缘果报...华岩寺。1916年接弓I殿火灾.锐意修复祖庭,荣膺丈席。1919年动工,三年完成。1933年又兼任成都大慈寺方丈,为弘法利生,长年累月往返于成都——峨嵋间。不畏强暴,去维护川中寺庙产业主权不受侵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0767169.html
  • 宁夏固原须弥山圆光寺及相关番僧考

    年四月十七日。赐紫顺化大师党征  芭、山i党征结、赐紫净严大师设令抹、山主党征温、赐紫密印大师撤底、监寺党征木、赐紫慈觉  大师党征清、讲经律论戒师党征(继?)。  岁次辛叠大定廾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南佃...

    谢继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4067202.html
  • 评介《中国佛教》第二辑

    传译较迟,建宗在後,直到法砺著《四分律疏》,还注重於开宗之说,他在法砺的著书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新意而写成了这一部新的A四分律疏》。即以「开宗」为题。㈡《四分僧羯磨》I二卷。据本书《自序》说,因研究了...

    邱德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0667232.html
  • 音调未定的现代性 ——历史丕变中的“新佛教”叙事

    (Toward a Modern Chinese Buddhism: Taixu’s Reform, Hawai’i Press,2001)第六章第一节也有数页论及巨赞在建国后的佛教活动。  上述研究...

    宣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4567342.html
  • 情绪管理(三)

    到了莎士比亚花园(其中种有莎士比亚诗集中提到的十二种花),突然一个惊雷,巨大的百年尤佳利树应声倒在他前面那部车上。那部车立即被压扁,麦可连忙下车,向被压在车内的人大声喊: “Cuys!I love ...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067452.html
  • 情绪管理(四)

    流行在伟人、大文豪的墓碑上,刻一大堆的文章,表示这个人很伟大,这个人是完人。但这位英国的伟大作家,在他的墓碑上,却只有那样—句话。  诸位朋友!您可以在一张纸上或是观想I am the man ...

    郑振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167453.html
  • 僧青年心中的太阳——慈航精神永垂不朽

    认识自己是自觉,拯救他人是觉他。前者自利,后者利他,综合而言,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就是我们皈依三宝后的责任与使命,懂吗?倘能依此做去,前途必妖i无可限量!  像上述这些话并非经典语句,不过是平淡无奇...

    如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3767643.html
  • 慈悲(海涛法师选辑)〔2〕

    痛苦,请把自己当成泥土吧I让众人踩成一条康庄的大道吧! ◎将佛法融入生活中,如此才能真正获得佛法的妙用。 ◎修行,需要有赞叹别人的言语布施,因为适度的赞美,能够激发别人的向道心,增长...

    海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1067896.html
  • 说,可说,不可说,不说*

    ”“可说”;“有”“可说”又要“无”“不可说”乃成其“有”“可说”。[i]*(阅14.8.)是“可说”要以其“不可说"乃成其“可说”。又正以其“可说”反成其“不可说”。“它”“不可说”便“不可说”!“...

    熊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0068019.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

    语源是abhi(向、对)-sam(聚、集)√i(去、行)。综合的意义为“契合”或“融合”。此处系指能观的智与所观的理契合为一之状态,也就是现证或亲证的意思。在古代文献,如吠陀(Veda)等,很少见到名...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146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