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其动中求得其静,而这样的静,是虽动而常静,粗看是动,分析起来是静,感觉是动,思辨是静,不是停止其动以求静,这样求得的静,是不离于动的静,也可说是动静不二。
页80
其次至于在佛教中所说的...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4.html
-
VASUBANDHU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唯识思想家之一,也是 小乘佛教论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大名及影响,是佛教史 的“常识”,故不多介绍。
注80 按正量部,梵名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肇始,看起来好像是找到了整个因果系列的起头,而其实,“有始论”者所找到的却是无头的因果 ---- 因为任一有关宇宙或生命肇始的假定,等于已经建立了一个无因而生的存在,此假设本身就是反因果的。页80所以...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
-
无谶是罽宾人。[80] 无论昙无谶是中印度或罽宾人,他曾在罽宾游学乃是不争的事实。罽宾乃在古代的犍陀罗国,是大乘佛教的发展中心,也是贵霜佛教转轮王传统出现于历史舞台的所在地。[81] “犍陀罗佛教艺术...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
-
衰落的态势,这时也达到极点。这首先表现为僧人理论素质的低下与佛教义理的衰落。据近人太虚估计,清末各省约有僧尼80万人。人数不可谓不多,但僧人中认真钻研佛教义理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很多僧人目不识丁,唯知赶...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645811.html
-
息心居士,翕然传焉”。[80] 两晋宏扬般若学说者颇众,当时高僧多聚徒传道,旦夕弘法。晋室南渡之后,玄学清谈方兴未艾,丞相王导过江以后,继续热衷玄谈名理,“宛转关生,无所不入”。[81] 自正始飏起...《大明度经》卷4,《大正藏》册8,页494中。 [79] 〈渐备经十住胡名并书叙〉,《出三藏记集》卷9,《大正藏》册55,页62中。 [80] 道安〈合放光光赞随略解序〉,《出三藏记集》卷...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文益的《宗门十规论》是“欲药当时宗匠喑郁之病”,故是“不得已而为之”。[80] 由前文所述,文益的禅教观亦是有感于当时禅宗在兴盛的外表下,缺少“达者”大师的内部危机,而提出针砭时弊的方法。 文益“...78] 《宗门十规论》,前序。[79] 同前注。[80] 《宗门十规论》,温恕中跋语。[81] 《宗门十规论》,第一。[82] 《少室六门》第六〈血脉论〉,(《大正藏》册48),其中有“吾本来兹土,...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
-
事迹;更为迦叶慧能等诸祖立传,而卷八、九则为仅列举世次但不述事迹的“正宗分家略传”和“旁出略传”。而卷十是“定祖图”,绘画三十三祖传法故事,而今则仅存文字叙述而无图(注80)。仕邦检大正藏史传部三,今...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一三四四下。 (注 77) 同前注引书页一一三八上~一三四四下。 (注 78) 参《概论》页一○七。 (注 79) 参《概论》页一○六。 (注 80) 参《概论》页一一七。 (注 81) 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利弊,都作了详细的分析批判。另外,还把近代以来,哲学方式之所以成为禅学研究的伏流而不为重视的学术史的原因作了分析。三、思 页80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 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 佛学...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