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与儒家的对诤式对话发微

    对之作出自己的贡献。读者总是被视为一个真正的伙伴,而不是一个受惠者。在对话中,人可以随心所欲,引导它走向新的彼岸,或者使它的新的形式出现,却不能无故中断”(曼纽什,1992:36)这一“怀疑论式”的...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5.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文定。[36]  鸠摩罗什手执胡本,口译秦言,曾两度解释音义,讨论文旨,秦王姚兴亲自对比旧译,验其得失,与当时义学沙门慧恭、僧契、僧迁、宝度、慧精、法钦、道流、僧睿、道恢、道标、道恒、道悰等五百多人详...集经律论录》(大正五十五,No.2145,P10c-11a)。  [35] 参考镰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册,页272~273。  [36] 僧睿《大品经序》,见《出三藏记集》卷八,大正五十五,No....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毗尼研究方法举隅──个人研律经验谈

    半小时《四分律》,其余时间规定学生熟读熟背。但只讲完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法,就中辍了,时间仅十五日。   页36  一九三三年,五月三日是蕅益大师圣诞日,弘一大师为诸学员撰写有名的<南山律苑住众...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2.html
  • 《因缘心论颂并释》三译校勘会编

    而得有此  诸因缘法胜分摄成。  第二为行,第十为有,此胜分是业所   摄,  余七皆是苦。烦恼、业之[36]【支】所摄之余七种是苦所摄,应知所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言‘皆’[37]者,...不作“手”,乃“互”字的俗写字。详细参考张涌泉著《敦煌俗字研究》下编“互”字条,页3,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6] 斯1358“业之”,余斯2462、4235及北7255、7257均作“...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戒、教为一体,对外则以融和儒、释、道为一宗”[注36]之遗风。东初法师在《中国佛教近代史》中,推崇明末四大师倡导儒佛融和之思想,使因受宋儒理学家严厉排斥而退避山林的佛教得以开辟一新颖的学术研究领域,...趋势》(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11月),页84。  [33] 同注1,〈印光大师记念文集〉,册七,页256。  [34] 同注32。  [35] 同注8,页2390。  [36] 同注13,页...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印顺的缘起论--从康德知识论出发

    启一种甚深的抉择(注 36 ),图对初期大乘的兴起有合理 的解释。这之间的思想转变须再作研究。 页 101 ...出版 ) 第八章第三节。 ?注 36:>( 同注一九 ) 页一五二,特别是 >( 同注二○ ) 页七二还结 合次第见谛与一...

    陈水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246677.html
  • 嘉祥吉藏的“十如是”解释

    的自体之性。“相”据外而言,“性”据内而言[36]。当然,这里所说的“性”,非为常恒不变的“自性”,那是佛教本要破斥的邪见之一;“性”是某一事物所保有,使此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质性。  在传统中国...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4.html
  • 窥基的判教思想

    ____________ 36 参见《合部金光明经》卷 2 〈业障灭品〉第 5,《大 正藏》卷 16,页 368 中。37 参见北本《涅槃经》卷 2 〈寿命品〉第一,《大正藏 》卷 12...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346840.html
  • 南诏大理佛教雕刻初探

    唐 代造像相同(图二)(注36), 故笔者推断, 此像可能是 一件受中土风格影响的南诏作品, 它的制作年代约在西元八 世纪左右。 又由于这尊菩萨像高仅十五...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646844.html
  • 彭际清与戴震的儒佛论辩

    情顺万事而无情也 ,无所住以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明镜之应,妍者妍,媸者 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 留,即是无所住处(注36)。程子说圣人,... 家立场,未全为释氏拔去”(前揭书注36、页一二六)。 余英时以彭际清年不足四十而作如此的推论,显然是对彭际清 的生涯不了解,而作了错误的判断吧,其实此刻的彭际清已是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