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1)

    不是严羽,而是皎然。除此以外,在严氏之前,拈出禅与悟以论诗的,如苏东坡“暂借好诗销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31]范温谓:“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有须先... 31  一可以为法”[253];由此约略可见诗文里面空的重要性。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内以画说诗谓:“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著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2)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31] 见苏著「跋李端叔诗卷”。   [32] 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及胡仔“...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Introduction, P. 1 and Chap VI, P. 31); Achilles Fang释“志”相当于英文中的feeling, ...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1.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1)

    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谓也”,所以云“归根得旨”“随照失宗”。[31]  故知一心理事之观,唯在“反己”之观心,“归根曰静”,反本归宗明理,见一心理事,事事皆是无相之相,心心所法尽在力用交彻中有无尽...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5.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1)

    过去之某人”。邻居大感惊讶,认为梵志胡言乱语。何以如此?僧肇乃云: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龄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31]  常人以为人从少年至老年均系同一躯体,直至百岁亦是同一体质。故仅知年岁之...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7.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2)

    )。   [28]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下。   [29]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下。   [30]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页一五一中。   [31] 物不迁论,大正藏卷四五,...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8.html
  •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故无所破也。”[31]吉藏的意思是:灯火刚刚点燃的那一刹那,已经没有深重的黑暗了,因此也就没有所要驱除的对象;既然没有驱除的对象,就没有照明的功用。另外,灯火刚刚点燃的那一刹那,虽然没有...;卷第五末;引见‘大正藏’卷四二,页八二上。   [31] 同前注。   [32] 引见印顺‘中观论颂讲记’,页一五五~一五六;慧日讲堂,台北,民国...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9.html
  • 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

    繳租稅,而寺院田地亦享此豁免[31],因此寺院可以獨享其田地的收獲,積榖既多,自然無需僧侶出外乞食(何況華人傳統輕視乞兒,前已言之,寺院又何必開罪世俗而遣僧外出討飯),於是寺院便建立僧廚,自行供膳。 ...教授文頁一四○。黃敏枝先生書頁六○ ── 六一。 [31] 參道端良秀氏唐佛教史頁四七六 ── 四七八。陳觀勝先生 Buddhism in China - A Historical Survey, ...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644310.html
  • 在电脑上读《金刚经》(1)

    古(明 寂焰) 《续藏经》第40册   ﹝30﹞释金刚经(明 真可) 《续藏经》第39册   ﹝3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明 智旭) 《续藏经》第39册   ﹝3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244328.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1)

    不是偶然的[31]。  中國佛教史上的譯經事業,始於漢末的安世高。安世高(本名安清)於桓帝建和(147-149)年間來華,至靈帝建寧(168-171)年間的二十餘年之間,譯出『安般守意經』 等計三十...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劉繇傳中笮融之項。   [29] 見上註 (二七)。   [30] 參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五卷一期,(民二四)湯用彤氏「讀太平經書所見」一文。   [31] 然而今日的『太平經』已非『太平清領書』本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