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难发现,所谓让出疆土一事,其实颇有疑问,盖秦土亦在授赐名单内(阿育王约与秦始皇同时),而实际上,阿育王断无可能将中夏的土地亦一并赏赐给法益。[31] 再者,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派遣宣教师游化的九个...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544399.html
-
深厚。 [29] 《魏书》卷30记:“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 [30] 参考注7。 [31] 《西域记》卷12叙于阗开国传说,与无忧王太子法益有间接关系:...
唐秀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0644400.html
-
以外,在严氏之前,拈出禅与悟以论诗的,如苏东坡“借好诗销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注31)范温谓:“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有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
邢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244416.html
-
》的产生,主旨以阐扬大乘一切法空义,使《般若经》思想论理化、系统化,破邪(部派及外道)显正。[31] (2)从文献学角度上来看:关于《阿含经》,南北传佛教说法(五部尼柯耶、四阿含)各异,所以,在...探究》,页1。 [30] 前揭书,页52。 [31] 前揭书,页68。 [32] 前揭书,页12。 [33] 前揭书,页13。 [34] 前揭书,页13。 [35] 前揭书,页14。 [...
黄瑞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944438.html
-
,皆注重佛法大义的彰显和阐扬,而不注重其历史;佛教大乘的无我利他精神,更使许多典籍连作者名都不署。[31]这无疑为我们了解佛学的来龙去脉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历史学的研究能逐步揭开这些谜底,确实功德无量。...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7.html
-
一些便利。如胡适以“知识”(knowledge)来理解神会禅的“灵知不昧”,这一明显的误读并非出在他对历史知识的无知,而在于他混淆了史学和经学,科学和宗教的界限[31]。因此,研究佛学的较合理的方式可能...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8.html
-
,现藏于印度Sarnath博物馆的秣菟罗式佛立像[注31](图一)。虽然为避开中印度自纪元前以来不许直接造佛像的限制,而在铭文中将此像称之为“菩萨”(Bodhisattva),...Bachhofer, Early Indian Sculpture, Vol.I(New York: Hacker Art Books, 1972), Fig.26。
[注31] 前引书Vol.II, Fig....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944478.html
-
提及眼、耳、鼻、舌、皮(并非身)、意为六种感官,而其客体分别为色、声、香、味、触、法(泛指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食之节制及守护控制六入为作为僧侣之基本要求。[31]当感官与其客体接触时,他们须觉察其身...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344505.html
-
心理因素两类。 佛教“罪理论”,除了佛法一切理论的基础“缘起论”之外,还有两种:“戒律理论”、“罪意识理论”。这也相当类似(但不等同)于社会学理论中的“巨视理论”与“微视理论”。[31] 然而,佛教伦理...
释空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844517.html
-
31) 盛唐王维号称“诗佛”中岁好佛, 宴坐蔬食,有〈能禅师碑〉一文,为研究慧能重要史料。( 注 32) 裴休一生奉佛,公余之暇与僧人讲论佛理, 曾迎黄檗希运禅师至州治的龙兴寺,有〈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164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