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出现,如:饭具戒男百不如具戒女除馑一(句法:饭A百不如B一),同于现传本《六度集》第21章的表达:食凡夫万不如道士一(句法:食A万不如B一)。36以上是就《四姓经》的语词、用字和句法加以讨论。又,如...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并行的时代。他长于南印,久受大乘思想的薰陶,又在北印的说一切有部出家。但是在教理上,他反对北方佛教一些主张法为实有的观点,也不喜将法义做琐碎支离的讨论,[36]他也批评南方佛教有些方广道人执理废事,...卷二十一,【大正藏】第二册,页一四九下。 [34] 同上,页一二八中。 [35] 印顺导师:《佛法概论》,【妙云集】中编一,页二四一。 [36] 如《发智论》、《毗婆娑论》等。 [37] 此五...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4.html
-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16, no.l, p.1-36, March, 1989. 52. King, Sallie B. Buddha Nature ...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6.html
-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 中心,1981,页44-72。 廖明活,《嘉祥吉藏学说》,台北:学生书局,1985。(注36) 廖明活,〈净影寺慧远的心识思想〉,《中国文哲研究集刊》,3期,台北:中央 研究院...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847487.html
-
__________________ 35 北传部份将另文讨论。 36 唯有如来藏的第三学派之说提出,使得如来藏得研究名 正言顺的成为研究的课题,不是早期的仅以《宝性论》 为主的研究而已。 ...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5.html
-
做了融合,[36]而和《寶性論》之強調信如來藏有所不同,但《佛性論》之「三種佛性」仍能和信之三義有如上之銜接,這可以說是從《寶性論》「信增上」為主的如來藏說之論如來藏三義,轉移到了《佛性論》的如...相關討論請參照註宇井伯壽《寶性論研究》,第四章第二節專節之研究,頁366- 389,或中村瑞隆《梵漢對照 究竟一乘寶性論研究》,華宇出版社,世界佛學名著譯叢,書序說第十三節。 [36] 賴賢宗,〈如來藏思想...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36 PTS早年的译本37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不但文体风格已经显得陈旧过时,且以当年的研究水平,对于名相教理、甚至巴利语的...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不过若从Bodhi后来又参考了Horner的译本,并对Banamoli的初稿进行后续大量的「加工改造」来看,称之「新译」似乎也未尝不可。36 Bhikkhu Bodhi (tr.), The ...逐渐达成。)163 可由http://www.tipitaka.org/tipitaka/booklistframe2.html 进入。36 正观杂志第二十期/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巴利学研究纪要...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09.html
-
同仁的努力下,终于辑成两册出版了。36
五、其它出版事业
一般人可能受误导而有一种错误印象,认为打从1881年以来巴利方面的所有工作都是协会做的。其实,所有巴利出版品中最重要的,莫过于《...Dasavatthuppakarana, Paris, EFEO 1976. 译者按:此书又名Dasadanavatthuppakarana,收有37个故事,其中36个采自注释书与《大史》(Mahavamsa...
蔡奇林 翻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1.html
-
)。”(注36) 此即是唯识学派有名的“他遮诠”说----“总相”或“推理对象 ”乃是以“他者的否定”为本质之概念,此亦叫做'Apoha'论(字面 意思为“他者的否定”----' the ... 由自性空之故。又由言诠的体性空故,则与上述成因之相违 。因为由比知与言诠自体空之故,则由不可言诠的实事为有 性(yod pa ~nid)之故。将遣除了"诸法无自性"之义; 页36 因此,...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