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注72)参阅水谷幸正,“如来藏?佛性”,《佛教大学学报》 31 号, 页54-55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形成》,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145465.html
-
宿,太平广记(注31)卷四八八唐元稹(七七九—八三一)撰莺 莺传,略云: 唐贞元中(约七九九)(注32),有张生者,游于蒲( 州),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 有崔氏霜妇将归...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345469.html
-
法师至焦山访定慧寺住持,即昔闽院同学静严法师;时老人任焦山佛学院教务,趁便邀印顺法师为学僧作了一次讲演。“ 1942(民 31), 35 岁 暑假,成一法师礼智老于焦山,作客定慧寺三日,受老人之...… 。 ”(‘日记’2) 印行《禅学大成》,本书原系日人搜集中、日、韩历代禅师名著,计五十九种禅宗著作编辑而成。“ 7 月 31 日,应李世杰居士之邀,赴台大图书馆参观该馆搜藏图书。老人云:“虽属...
释果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445471.html
-
往生净土”法门在六度行中之“过渡”意义的。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开宗明义,提及趋入大乘之根性,有直入与回入的两种分式:“直入”是依凡夫身而趋入大乘的根性。[31]“回入”又分二种: 一、...《净土与禅》,页七六) [31]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之偈颂:“耻有所不知,耻有所不能,耻有所不净,回入于大乘。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缘起大悲心,趣入于大乘。”参见增注本之长行内容(页...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545474.html
-
“本然”状态,这从下引的一则话中,即可证实: 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31]。无喜怒哀乐,显然的,这已经是一种脱离感觉的本然静止状态了。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喜怒哀乐,都是人...空”章注。)从另一方面说,体无也即是从本质上讲圣的,而非外烁地在事功上讲圣。 [31] 魏志卷二八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内所载。 [32] “圣人体寂而心恒虚无累”见(注 30)引“回也其庶乎屡...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845479.html
-
究竟天 ,于彼处成正等觉,饶益有情)”(注31)。这种菩萨在某 一色界天中成佛以后,来到人间示现成道,所以称为“中般 ”的菩萨。 戊二、具“生般”名称的菩萨(11) 经云:“舍利弗!有菩萨...正念”(p. 105)以外,余译本均相同。 (注 28):同注二三。 (注 29):见附录,经文18。 (注 30):见前注一八引书,39a6。 (注 31):见附录,经文19。 ...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445570.html
-
我得便宜了也。”(注31) 只在语言上逞小慧,不肯老实修行。大慧警告此等学人“莫 爱诸方奇言妙句,宗师各自主张,密室传授底,古人公案之 类,此等杂毒收拾在藏识...十九,卍续藏一三九册,四一九页。 (注 31): 同(注1),九二八页中,答张提刑书。 (注 32): 同(注28)。 ...
大慧宗杲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1.html
-
信立祥则更举出四 种雕刻手法来证明孔望山摩崖和东汉石刻相通之处(注31)。 尤其涅槃像所使用的高浮雕手法,和山东安邱董家庄 311页 画像石墓雕刻,使所用的高浮雕技法,刻门楣上的卧鹿和各 ...30): 见同(注 28)。 (注 31): 俞伟超、信立祥指出孔望山摩崖造像的雕技法, 大体有四种:凸面线刻、剔地浅浮雕、高浮雕和单 线阳刻。除了凹面阳刻和透雕外,几乎包括了汉画 像所有的...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2.html
-
于僧伽与夫 为正法宏扬努力”30。 “我为佛陀之在家信士,迄今已二年有半矣。年余以来,我与僧伽 有著密切之联系,而且我曾尽我之力,为正法努力”31。 虽然阿育王并无明文公告他所要弘扬的正法就是...31见古迦罗石训。同注10页23。 32见贝鲁小石训。同注10页25。 33见德里柱训。同注10页43。 34同注1页259~261。 35见基那石训。同注10页29。 36同注...
陆艳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645573.html
-
分为四阶段来论,即初瑜伽处乃至第四瑜 伽处。初瑜伽处再分为种姓地、趣入地,出离地三阶 段。 (注2) 大正31正?409上,415下。(607 下有提到“月喻经”) (注3) 大正43?111中...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74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