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伪经”与观音信仰

    36、38、52、53 ),而故事的主人公不但是王玄谟、卢景裕、孙敬德,而且还加上了我们前面已提到过的龙学梅的妻子。───────────(注 19) 同上,页167。 111 页 孙敬德的身份...青衣人曰︰尔平生诵观世音心咒,少十九字。曰︰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母如法持诵,其疾寻愈,后年至七十九。(注 36) 可见这十九个字在宋朝才出现。至于那妇人诵的“十句观音心咒...

    于君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30.html
  • 支道林生平事迹考

    于东晋大兴二年(319), 由司马睿下令修建,《法苑珠林》卷52〈伽蓝篇〉第36︰“晋白马寺在建康中黄里。大兴二年,晋中宗元皇帝起造。”为东晋南朝之名寺,多有高僧居此。 246 页 3.支遁对佛图澄与... │ │ │├──┼──────┼────────┼───────┤│36 │《述怀诗二首│同上 │同上 ...

    王晓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847531.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新竹市 │ │ 54 │ 36 │ 43 │├─────┤ 52 ├────┼────┼────┤│新竹县 ...宗教信仰与行为的影响〉,收入于丁庭宇、马康庄主编《台湾社会变迁的经验》, Pp︰209~247。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坪井俊映1992〈戒律与社会伦理︰不杀生戒的现代意义〉,中国佛教第36卷第 3期︰...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太阳有关,弥勒是与月亮有关的[36] 。要知:月光与阳光不同,月光不刺眼、清凉,乃是黑暗中的光明。这象征了苦痛的世界,唯有弥勒法门才能带给人类毫无负担的光明与平等。  他化自在天是欲界顶头的第六天,这里...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页一三八 ─ 一五六。   [34] ‘长含’卷十八“世记经”忉利天品、大正一、一三一上 ─ 一三三中。   [35] 印顺博士上书、页一七。   [36] ‘弥勒菩萨所问经’有:“宝月三昧、月灯...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36]。  以念系佛,时时忆佛,和‘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以“心想佛”,是同一种类的方法。依此方法修行,便可自得“心”地“开”悟,“入无生忍”,“归于净土”。修此方法的要领,是在守护“六根”,勿使奔放...  A、‘阿弥陀经’所说:  p. 36  ‘阿弥陀经’有云: “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又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位。卷子中对这一点特别更正,恰好说明禅宗对传法辈份的重视。文史所纪的超禅师,不知是谁?佛陀禅师就是僧稠的祖师跋陀。可尊者应当是禅宗二祖慧可,敏师已经为日本学者川崎追议,应为一音寺的法敏[36]。能禅师...中良昭合编“敦煌佛典と禅”(东京,昭五五年初版)一书中,页五五—六四。   [36] 见上引“敦煌佛典と禅”,页三二八。   [37] 同上,页一七七—一七九。   [38] “大正大藏经”第十四卷,...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天台宗之理事观

    笼统地一概而论。就相对的经验说:是渐修而顿悟,有如池水满而后盈,即孔子所谓“盈科而后进”。亦即生公所说: “悟不自生,必藉信渐。”[36]但就绝对论时,确实正是盈科之刹那水就后进了。信至圆满时即是悟时。...哲学概论”,欧阳鸷的序文。   [34] 同本文注三O,同书,同文第一四三页。   [35] 佛祖统记第六卷,大正十九卷,一七八页下。   [36] 慧达肇论疏引生公语。   [37] 黄忏华著:“佛教...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中论》里的“四句”之研究

    rdquo;(strict implication)[36]。我人不敢肯定龙树的【中论】也同意这种分类法,但是我人却可肯定【中论】及其他的中观学者,都否定原理(十一)的合理性。就这一点而言,龙树及其...的。   [36] 以上有关模态逻辑及路易士的主张,请参见傅格(G.E. Hughes)与克瑞士威尔(M. J. Cresswell)合著的【模态逻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形成所谓真空与妙有互为一体之原理,并藉此原理调合法身与应假身,或佛身与凡夫之对立关系[36] ,并肯定两者之存在。道生 “形既已无,故能无不形”之论点,则为由“无”之立场以观法身,并非谋求法身与应...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6] 僧肇谓:“法身者……此二乘之所不议,补处之所不睹,况凡夫无目敢措心于其间哉”(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由此即知法身与凡夫无关,或为互相对立。然僧肇复谓:“...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