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1)

    条件,藉由时间使存有得以被理解及概念地悟入。当时间性如同为条件般作用时,我们称它为历时性”(注 31 )。 此有的存有“理解的一个本质环节是投射:理解自身属于此有的基本建构。 理解属于此有的基本建构,...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1.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2)

    页码。注002 Cf.Martin Heidegger,《identity and Difference》(Harper & Row,Publishers,1969),P.31,...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845682.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的参考点,《华严经》的经文,自然成了他引据的资料来源。他认为经文中的“身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注30), 页95 是“不迁”的“因。而另一句“以此长流转,而无能转者”(注31),即是“不迁”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66中。 注31 这也出自同段经文:“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长流转 ,无有能转者。”同前注。 注32 按此段经文,是出自《华严经》卷十九,《升夜摩天宫品》第 十九。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这是不可抹杀的功能了,故论中说:  但思差别薰习,同时阿赖耶识令其相续转变差别,能引生当来  爱、非爱果。(注 31 )  业种子薰习的“思差别”之所以能引果,是由于阿赖耶识令其相续转变差别所致。对于...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

    外围的一部份。到了‘自证’,就属于心的核心部份,属于内缘,而内缘复有能所;能,就是‘证自证’。所,就是‘自证’,这又是一重关系,由这两重关系就构成了四分说。”(注31) 旧译接受安慧的一分说,...虚妄分别应该兼摄依他与分别性(玄奘译为遍计所执性)。 注 释 注1 大正31,页464下-465上。 注2 大正31,页338上。 注3 ...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90.html
  •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

    摄持在阿赖耶识的“自相有”中。(注 31) (2)业力熏习证:假如没有阿赖耶识的话,十二支缘起中的行 缘识及取缘有不得成立。这也就是说,现在所起的身、口 、意的三...民国六十八年,页 84-85。注31 同注1,页111-116;又见,济群著,《内 明》,225期,页9。注32 同注1,页117-118。注33 同注31,,页9。注34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2.html
  • 唯识宗哲理略论

    故称安慧是一分家。 关于难陀的二分论,《成唯识论》卷二说:“心、心所必有二相 ,如契经云:一切唯有觉,所觉义皆无,能觉所觉分,各自然而转。 ”(注31)《成唯识论述记》卷...卷2,《大正藏》卷31,第7-8页。 注05 《大正藏》卷31,第20页。 注06 《大正藏》卷31,第61页。 注07 《大正藏》卷31,第46页。 注08 《大正藏》卷43,第540页。 ...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545698.html
  • 从湛然<十不二门>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

    注30)于十二因缘境中,以“即事显理”方式说明十二因缘即是三因佛性是三德;(注31)于四谛境中,以“即事而中”显无作四谛;(注32)于二谛境中,以“真即俗,俗即真”而显圆教二谛义;(注33)于三谛境中...︰东初出版社,民国 84年6月。(注31)参《大正藏》卷33,页700上。(注32)参《大正藏》卷33,页701中。(注33)参《大正藏》卷33,页703中。(注34)参《大正藏》卷33,页...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0.html
  • 台湾禅修型“新兴佛教”初探

    ,则由“戒律委员会”处理 ( 注 31)。 李元松的立意不错,将宗主虚位化,避免“主”位之争,企图建立一个客观的修行弘法团体,可是这种理想在现实运作中是否可行,有待历史的检验。 现代禅的组织... 29) 谭炳森,〈末法时代的清流〉(同注释16),页77。 ( 注 30) 《现代禅》19期,1991.7.1,第一版。 ( 注 31) 同注释26。 ( 注 32) 《现代禅》19期,...

    郑 志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54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