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赵州录(1)

      34、问:“如何是赵州主人公?”师云:“田库奴。”  35、问:“如何是王索仙陀婆?”师云:“你道老僧要个什么!”  36、:“如何是①玄中玄?”师云:“说什么玄中玄!七中七?八中八?”  校记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以“复制人”与“胚胎干细胞”为例

    rdquo;(中译本: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台北市:慧炬,1983。第六章“无我”。   19. Rahula 1985. pp. 20~27; 52~53(中译本:pp. 36~...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047844.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三昧七七日,未尝以事废。」;道遵──「复参左溪学止观及法华三昧」;义通──行四种三昧;至于制作忏仪则只有湛然法师之《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已佚失)[36] 。  此外,唐朝时期非...,页16)。  [36]) 智威(大49,187b。或366a-b);玄朗(大49,188b。或大50,875c);广修(大49,190b。或大50,895a); 道遵(大49,203a。或大5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

    教理、此典故、此口诀,而后修习。36  道次第诸所缘类,一直到奢摩他(止)之前,都是以思择修作为主要的修习法。安止修即是在所缘上不作任何思择,唯有持守正念,护所缘境。透过思择的方式,能对治、抑制与其相反...真髓。  36 第三世墀江仁波切笔录,仁钦曲札译,《掌中解脱-道次第二十四天教授》(台北:白法螺基金会,2000),页22。  37 同注33。  38 参见《广论》,页55。  39 同上注。  40...

    王 惠 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647860.html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2)

    2月1日。 [129]《台湾教报》第1号,页18下。大日本台湾佛教会,明治29年11月25日。 [130]《南瀛佛教会报》4之2,页36〈东亚佛教大会概况及决议案〉。 大正15年3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
  • 唐密与广东

    唐密  冯宝瑛:法号达庵,原藉惠州,后迁居广州芳草后巷2号。生于1887年农历9月22日。聪敏过人。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数学系。旋在惠州中学、廉州(今合浦)中学执教,随又办过报纸。36岁开始学佛,中文佛典...

    唐普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2147929.html
  •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之为截断众流;“枯萎时才想起被捧著的日子”乃为随波逐浪,不同的生命会有不同的际遇;“落叶则习惯在火中沉思”,这是涵盖乾坤句,因为生命终究归于空无,众生无不如此。  周梦蝶〈行到水穷处〉[36] 首段...。此结论出现在页83。  [35]  洛夫:《雪落无声》,台北:尔雅出版社,1999,页46。  [36]  周梦蝶:《周梦蝶˙世纪诗选》,台北:尔雅出版社,2000,页39。  [37]  周梦蝶:...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35因此《阿含经》的六识说,如印顺法师所言:“识为依根缘境而现起者,所以说明上不妨侧重差别。”36六识是依缘而生的相对论述,不可看成绝对的多识之说。  笔者试以将上述的认识论作图显示如下:  上面三...法师《佛法概论》pp.108~110。  36见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09。  37 参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p.105~109。  38《杂阿含经》 (CBETA, T02, no. 99, ...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

    否定,还要更根源”(注 36 )。 为甚么海德格会总结地说:“无是存有物整体的完全否定”(注 37 )? 因为此甚深义难解!以解明存有物真理的途迳及其可避免的历时化特性,来揭露存有真理即显得密义难契,...真谛把《中边分别论》的译为“依他起性者, 谓唯乱识有、非实故,犹如幻物”,玄奘译为“依止虚妄分别性故,说有依他自性”,就“无而有”的特质而,言两者并无不一致。  注016 见《讲记》,页36。  注...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
  • 《中边分别论》“真实品”的三性思想之探讨

    页44。  注18:同注14,山口梵文本,页113:TD。38册,487叶。   页36  性真实,由能取所取毕竟无故。”(大正三一,六一一中)——此遍计所执(分别性)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prayoja。na,lam dgos pa)。境是真如,目的是涅盘。”[36]  在此注释中,安慧解释了三种胜义之义涵——“义胜义”(最殊胜的对象)是指“真如”,它是“出世间的根本智”的“对象”(境)之故,此...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44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