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86篇,用时1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镜录》中禅宗资料之意义与开展

    1990 年 ) 。   [3] 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东京:岩波书店, 1939 年 12 月一刷, 1942 年 12 月二刷)之第 15 页、 50 页、 75 页、 123 页、 306 ...

    何照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5.html
  • 《摩诃止观》论“一念三千”

    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1册(以下简称《选编》,第123页。  [4] 如《大乘起信论》云:“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所谓以依真如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  [5] 牟宗三《佛性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160448.html
  • 有关文殊师利菩萨的经典

    经》中提到文殊说法的有39种,有关文殊史传的有15种;密教内佛说文殊菩萨的有7种;文殊菩萨说法的有14种,《经》中提到文殊说法的有20种。总之,有关文殊的显密经典有123种。这个数字也仅仅是一个粗略的...

    玉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3360557.html
  • 吐蕃王朝与西域的交通及佛教联系

    11] 陈楠:《吐蕃时期佛教发展与传播问题考论》,《中国藏学》1994年第1期。  [12] [日]上山大峻著,刘永增译:《敦煌资料和初期西藏佛教研究》,《西藏研究》1987年第3期,第123~...

    朱悦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460738.html
  • 回鹘文《玄奘传》的汉语对音

    重要的一件于1930年前后出自南疆,此回鹘文《玄奘传》被一商人拆散出售,由清华大学教授袁复礼购242页转售于北京图书馆,雪铁龙考察队的海金(Joseph Hakin)于1932年购得8页,还有123页...

    王新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1160761.html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之研究(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

    123   四、鬼神魔 124   五、小结 127  第五节 治病129   一、病发之相(病因论) 129  二、止观治病方法138  三、修止观之附加价值治病暨养生151  四、小结153 ...

    杨绮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1360832.html
  • 佛法三纲要见地、修证与行愿——南怀瑾先生论佛法的真精神

    ]南怀瑾:《禅观正脉研究》,123页。  [3]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叙言),3页。  [4]南怀瑾:《禅海蠡测》,119页。  [5]同上。  [6]南怀瑾:《序集》{荷兰文初译禅宗马祖语录记言...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0860893.html
  • 神秀《观心论》的主要禅法思想

    123—131页,花园大学禅学研究,第七四号,1996年,3月。  [2] T16,931页,a。  [3] T54,932页,a。  [4] T85,1290页,a。  [5]...

    宗 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4561400.html
  • 首楞严经与念佛法门

    首楞严经与念佛法门  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有得道,唯依念佛得渡生死,念佛法门有四种,而与末法时期最为契机的是持名念佛,即然是法门,不同的法门,就有不同的要求,四种念佛方法的修法各有不同。净宗初祖,慧远法师结莲社123人,全部往生,令修者千人修千人去,万人修万人去。而现今,修净土法门者,只知念佛不知念佛法门,讲法的也只会劝人念佛,不懂讲怎样念佛。只知:“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却不知怎样有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361480.html
  • 慧能禅与全真道之心性论比较

    糅合佛教的“佛性”、魏晋玄学的“本无”和中国传统宗教的“灵魂”的产物;梁武帝的“真神论”把“真神”作为成佛的可能性和根本依据,但其基本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灵魂说如出一辙。11J(P123-127’  ...

    李玉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56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