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格鲁派

    当守皈依学,菩萨学,乃至密咒十四根本戒及依根本和解释经所说五部之三昧耶戒等。本尊有五部如来,正修法分有相和无相二种三摩地。有相瑜伽有四座修【123】、无相瑜伽、修佛部【124】等四部为主修法,善承事已...、日中、下午和半夜分四次依仪轨次第而为修习。  【124】四部:即佛部、金刚部、宝生部和莲花部。  【125】求悉部:即求成就意,愿修三摩地和所念诵皆得成就,愿所施对象皆能满足。  【126】自起,对...

    刘立千

    |藏传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057181320.html
  • 《入行论》讲记(十六)

    124、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125、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有什么观点?  126、请写出平凡人...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菩萨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248006431.html
  • 孔子与佛陀教育思想的比较

    123] 孔子认为,“智”者的境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他谦说自己都做不到。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124]   2、文学   以六艺教一般人,使...120] 《论语·颜渊篇》第一章。  [121] 《论语·颜渊篇》第二十二章。  [122] 《论语·卫灵公篇》第八章。  [123] 《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三章。  [124] 《论语·宪问篇》...

    体恒

    |孔子|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22432819463.html
  •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一种方法。   123、你的内心里还是不轻松,还是不自在,还有烦恼,还有痛苦,这不叫解脱。   124、你会学佛,你才能成佛;如果你不会学佛,你永远不会解脱,永远不会成佛。   125、你所谓的...

    达真堪布

    |格言|达真堪布|法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1/08094922488.html
  • 第三届“法门之光”福慧营学员第一批录取名单

    85 催崖 123 田进 10 施岚 48 刘诗丽 86 颜俊婷 124 赵丽平 11 贺峰 49 ...

    佚名

    |名单|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16035825491.html
  •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节选

    骂人还不是骂自己?   124、如何凭一句话就能免却烦恼是非?  你有烦恼,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骂你,你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人家打你,你还是一句‘阿弥陀佛’ 。如此就能免却是是非非的烦恼。 ...

    妙莲老和尚

    |格言|妙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9431426137.html
  •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一)

      124.创意总在认真工作时自然涌现。   125.当你闭上嘴巴,苍蝇就永远飞不进来;当你不开口的时候,恶业就不能对你造成威胁。   126.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卧室,患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监狱...

    佚名

    |慧律法语|格言|法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10392737629.html
  • 真理的困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页  [28] 见[美] M. 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李宏魁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24页  [29] 参见[英] F. C...

    侯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438308.html
  • CNKI收录的因明论文综述(二)

    1989/01   124   郑伟宏   熊十力《因明大疏删注》评介   法音   1988/07   125   谷振诣   东西方逻辑探源与比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88/ 04   ...

    刘邦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2038326.html
  • 陈那论感官知觉及其对象

    确指”一词。再者,如果我们依法称 (Dharmakirti) 在《释量论》III124所提议的那样,试著静定自心,不起思虑,只是观看,我们甚或可以离除该指示性概念。分析取向的哲学家大概会对这提议...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393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