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36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CNKI收录的因明论文综述(二)

    07   145   崔清田   试析《墨辩》的“故”与因明的“因”、“喻”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6   146   沈剑英   论因明之四种相违   学术月刊   1984...

    刘邦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2038326.html
  • 《因明入正理论文轨疏》校补(2)

    相违因言,于无过喻有过喻言。[145]   述曰,此解也。立者三支悉皆圆满,敌者妄言有所缺减,即是似破。此显总似破也,下显别似破。“于无过宗有过宗言”等者,依《理门论》十四过类即是似破,今不可具引其文,...432b。   [145] 赵城本《过类疏》从“《论》云:谓于圆满能立”始,无“若不实显能立过言,名似能破”一句,今据《入论》补。  [146] “此即”,《赵城》本作“此则”,“即”与“则”的草体形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2638765.html
  • 关于佛教因明的共许问题

    他比量两种。按照陈那的解释,前者是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活动,目的在于自悟;后者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目的在于悟他。(页145)   用语言表示出三相正因,以此开悟他人就是为他比量。(页150)  ...

    刚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1138799.html
  • 因明的整体研究方法

    滴论”,王森译,《世界宗教研究》杂志,1982年第1期,第3页。[17] 转引自李润生:《正理滴论解义》,第145页。[18] 窥基:《因明大疏》卷四,金陵刻经处,1896年,页二右。[19] 同上,页...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4138835.html
  • 论因明的整体研究方法

    [14] 同上,第2~3页。  [15] 同上,第3页。  [16] 法称:“正理滴论”,王森译,《世界宗教研究》杂志,1982年第1期,第3页。  [17] 转引自李润生:《正理滴论解义》,第145...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53238863.html
  • 澫益法師儒佛會通思想之研究——以《學庸直指》為例

    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3月,頁207-250)、釋自澹:(《香光莊嚴雜誌》57期,1999年3月,頁140-145。);兼論則如釋聖嚴:(《華岡佛學學報》第八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5年...

    周玟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2738892.html
  • 西域敦煌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百年回顾

    东方研究(AoF)》第10、17卷,1983、1990年,第269~318、130~145页。)。另外,日本奈良天理图书馆(注:百济康义《天理图书馆藏ウイグル语文献》,《ビフリア》第86号,1986年...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238983.html
  • 回鹘佛教文献研究百年回顾

    回鹘文〈阿含经〉残卷(Uigurische Agama-Fragmente)》(1~2),载《古代东方研究(AoF)》第10、17卷,1983、1990年,第269~318、130~145页。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339128.html
  • 雪窦重显及其禅法

    《大正藏》卷四,145b~c。’】传说当年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端坐面墙’,使心与外界完全隔绝,凝心入定,通过&lsquo...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3739250.html
  • 生活禅的思想渊源

    145~146页。】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动静皆是佛性,穿衣食饭,行住坐卧,皆在定中,如此,“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维摩经》表达此种观念...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493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