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04篇,用时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下同),亦称《五阴喻经》   3、《七处三观经》二卷,勘出《杂阿含》卷二(开),元嘉元年(151)出,原与杂经44篇及《积骨经》等合本,今别行。   4、《转法轮经》一卷,或云《法轮转经》 ...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641391.html
  •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下)

    并奏改栖心寺为补陀寺。正德十年(151 5) ,僧淡斋募缘入岛兴复。嘉靖三十二年(1553),再次内徙。隆庆六年(1572),山西五台山 僧真松入岛修殿宇。万历三十年(1602),神宗发帑金千两造藏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542039.html
  •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上) B

    ,弘 治十四年(151),王阳明游九华山,曾与之谈。蓬头以王阳明“终不忘官相”,不与言谈, 唯一笑而别。此后至清,还有宁成、邓羽在九华山遇仙的二则传说,或为不经之谈。自汉至 清...rdquo;的十 家判教之长,而倡导圆顿教规。”其著作甚丰,其中,小部分是亲自撰写的,大部分由弟子 灌顶随听随录整理成书。共29部,151卷。《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 诃止观》,世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842043.html
  • 朱子对佛教“观心”“识心”之说的理解

    。(《语类》卷九,曾祖道录,页151。)  又:  或问“求放心,愈求则愈昏乱,如何?”曰:“即求者便是贤心也。知求则心在矣。  今以已在之心复求心,即是有两心矣。……觉处即心,何更求为。自此更求,...

    黄莹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142047.html
  • 佛教之法将---长老尊者舍利弗传

    》(Pindapata-Parisuddhi-Sutta, Majjh.151[3])中提到,有一次佛陀说到舍利弗尊者流露出安详自在的神色,并问这安详是由何种心境所发出来的(3)。舍利弗尊者回答说:“...

    向智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742054.html
  • 唐代尼僧与世俗家庭的关系

    7](017,p.151),但她只是一名虔诚信徒,并未剃度出家。潞州屯留县令温府君李夫人临终前皈依佛教,乃“意乐出家,遂帔缁服”,几天后去世[4](《唐故潞州屯留县令温府君李夫人墓志铭》,pp....

    杨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042232.html
  • 从僧肇到印顺导师──《肇论》研究史的回顾与检讨

    《中观今论》与《空之探究》等书。  [17]《卍续藏经》,第一百五十册,页892下。  [18]《大正藏》,第四五册,页151中。  [19] 同注17,页894-895上。  [20] ...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442496.html
  • 护法在《成唯识论》的立场之研究

    说实在说也只是概念───────────(注 1) 佛教大系《成唯识论》第一, p。151 ~ 152,《述记》 ( 佛教大系刊行会大正八年),如   一分如安难,或二分亲胜, 或三分陈那等,或四分...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942682.html
  • 佛教之法将-----长老尊者舍利弗传

    可能是由舍利弗尊者修习“空性住”(Sunnata-vihara)的缘故。   《中部》一五一经的《乞食清净经》(Pindapata-Parisuddhi-Sutta, Majjh.151[3])中提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70942694.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一)

    尤其点出第三番义诤,有关净觉仁岳之背叛完全由于不契《妙宗钞》,故请其师知礼“潜修前《钞》,不使外闻”认为此“不只是《妙宗钞》中三身寿量问题,乃关乎山家之全部义理”(见该书页151),最具卓见,可谓发前人...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64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