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7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二)

    frac34;醍醐中杀人 第二阶位的毒杀乃藏教之二味。乳中杀人指的是凡夫、在三藏之方便位[161]者以及在菩萨位者,闻三藏教,于中即能秘密了悟中道之理。酪中杀人指的是四果位上之圣人,能于三藏教中了悟中道...。[158]见《妙法莲华经玄义》,《大正藏》第33卷,第739页下。[159]见同上,第740页上。 [160]见《大正藏》,第12卷,第784页下。[161]智者将声闻见道之前的七贤位称为方便位。[...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843453.html
  • 近現代中國佛教與扶乩[1]

    深根結果寶卷》等五種。是仿大乘佛教五部經的說法構造而成的。民間曾多次翻刻,其不同版本的研究請參王見川,〈《五部六冊》刊刻略表〉,收於《民間宗教》1995,第一期,頁161-171。  50.請參車錫倫著,《中...

    范純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443478.html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二)

    有领土,分野愈分越细”。参见《中国历史研究法》(台北:台湾中华,1981)p.161。   [79] 此时北京大学将全校十四系改隶五组。第三组统摄心理学系、哲学系、教育学系;第四组统摄英国文学系、...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543508.html
  • 《論語點睛》研究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先進〉)蕅師曰: 說了又說,深顯曾子子思,不能傳得出世道脈。(頁161) 又在『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里仁〉)一節中,蕅師曰: ...

    羅永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3743663.html
  •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

    意欲打破不平等社會的濟世本懷淹滅不彰。身處於民初時代的太虛大師,面對的不只是傳統佛教因人為之弊端而衍生的衰靡現象, p. 161在民初傳播新知識文化者的反傳統聲浪中,佛教亦被視為是消極迷信、阻礙進步...

    印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1.html
  • 從宗教與文化背景論寺院經濟與僧尼私有財產在華發展的原

    中印兩國對出家人乞食生涯的不同看法 佛典稱男性出家人為比丘(Bhikṣu);女性者為比丘尼(Bhiksunī),「比丘」的原義為「乞士」,而「比丘尼」 p. 161的「尼(&#...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644310.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為宣譯」[161]。  所謂「文製」,係指譯其大意而加上文飾的意譯,也就是指支謙、竺叔蘭等一群所出的經典。所謂「古質」,係指忠實於原文的直譯,也就是指的安世高、支讖等一群所出的經典。如此看來,支竺係指何人...[160] 『出三藏記集』卷八(大正五五˙五二˙下)。   [161] 同上(註 159)。   [162] 梁啟超氏「翻譯文學與佛典」,據『宋高僧傳』卷三集論之文,把譯經史分為三期﹕第一為外國人主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
  •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

    390页。  [7] 佐藤达玄著、释见愍等译:《戒律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下册,香光书乡出版社。1997年版,第560页。  [8]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页。  ...

    若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144444.html
  • 多音与介入:当代欧美佛学研究方法之省察

    1995: 160-161)他相信版本校勘、名相解析、哲学诠释是研究佛教哲学的三部曲。(Ruegg, 1995: 163-169)最后的哲学诠释阶段,鲁埃格认为佛教寻求了义(nitartha)的方法—...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044458.html
  • 今日的台湾佛教及其面临的问题

    增加人众,以办学之名,可以吸收外来的青年,毕业时至  161  少有部份便会成为此一寺院的一份子。同时也可避免寺内青年的外流,现在的台湾,吸收青年人出家,颇不容易,出家之后为求出路,无不希望读一点书,...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044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