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佛教历史评述

    这一时期也是台湾佛教得以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康熙之后,清代各个时期的台湾佛教依然持续发展,根据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台湾府志》记载,总共有寺庙123所,其中佛寺有34所,占总数的15.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3953068.html
  • 准提问答集(1)

    不能做早课,[如工作,或在共公场所,等等]那时怎么办。还有修法时只念咒,和结手印不观想准提像可否。   答:只念咒就可以,但是你是在阳光下吧,你可以想象阳光就是准提菩萨的大悲恩光。   34修法在平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0053148.html
  • 智俨的人天教

    34)   此“普敬认恶”处亦说:   大乘《涅槃经》四句佛性者……或有佛性,阐提人是,善根人无,谓约行辩(辨)性也(“行字,Samskara,可  有造作、变化、行为等意思,此处行性不能就行为说...

    李治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4053184.html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有力的理论基础[34]。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六年前写的〈佛教根本思想辨微-敬覆印顺法师“《我有明珠一颗》读后”〉一文中已详加说明,可惜林先生未注意到。当时是这样说的:李元松老师指出,声闻佛法,从观苦...五六。  [32] 《金刚般若经》,大正八?七四九上。  [33]温金柯,〈佛教根本思想辨微-敬覆印顺法师“《我有明珠一颗》读后”〉,页四三-四六。  [34]林建德,〈印顺人间佛教的修行观研究-从现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禅教归净与晚明佛教的普世性

    作为修行净业者的左券"33。藉益智旭的著述中同样充斥着关于同时代修持净业者的往生传记34,藉而把日常念佛修持与临终往生净土结合起来。   晚明佛教净土信仰论经典诠释与通俗普及化相结合的普世性...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753533.html
  • The Wheel of Sharp Weapons——利器之轮英文版

    his teachings and those in his fold. (34) When prejudice, polio or strokes have us crippledAnd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753798.html
  • 佛教部分有关"三"的名词简解

    蜉蝣,几个小时就死了,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生无死。  34、三善:心善、行善、言善。  35、六道里有三处凡圣同居土:一处是我们人间。一处是兜率天;还有一处是色界四禅里的五不还天,广果天人也同样见不到圣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2053831.html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34)有详细的说明,也常被唯识论书所引用。因此下面将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来看诸唯识论的解说。 首先关于《中边分别论》所说的苦恼众生的理由“将导故”(`nayanat`),世亲主张:“由识(`...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3653848.html
  • 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从长寿经的真伪谈起

    何以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面对这些事实,科学发达的西方人不明所以然,只好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而我们作为佛陀后世的弟子,应明白这是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3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2353890.html
  • 人本的佛法与人本为中心的佛教──论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本怀[*]

    里说: 「人为五趣的中心,为有情上升下堕的机纽。」[34]   以极恶业来说, 「无间业唯人三洲,非北俱卢(洲及)余趣余界。」[35]以善业为例, 「具足十二种施,如是布施天中所无,唯人中有。」[... 杨郁文〈佛法的人间性与现实性〉《由人间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pp. 28~34。   [15] 徐水良(http://www.future.china.org/links/rsrch/...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4045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