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3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有著本质上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参禅与念佛必须一前一后,不能同时的原因36   悟开甚至以为,在念佛时,觑个(念佛者)是谁,乃至自问阿那个是本性弥陀这类的禅净双修法门37,并不是佛说净业真旨,甚至还可能...)佛日石雨方禅师传;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549,上   34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802,下   35 同前书   36 以上详见:前书   37 这都是下文所要讨论的参究念佛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苦乐自相知的女尼出家因缘

    证实。  个案7:  尼僧班丹东珠,拉萨曲桑尼僧修行地尼僧,昌都地区杂亚人,62岁,原家庭结构为核心家庭,即由她夫妇及其两个未婚女儿构成。36岁时丈夫病逝,面对突如其来的悲惨遭遇,使她不知所措,贫寒的...

    德吉卓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749192.html
  • 摄论师的师承及其哲理

    复经中亦名真如。”[36] 关于如如的异名,可参见《大乘义章》卷3:“唯如来藏真实法界,亦名真如,亦名实际,亦名法性,亦名一实,亦名佛性。”[37] 《三无性论》把...大正藏》册30,页1020。   [35] 《大正藏》册31,页872。   [36] 《大正藏》册44,页532。   [37] 《大正藏》册44,页516。   [38] 《大正藏》册31...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5.html
  • 道教与密教

    部教 授苦心搜集到的。  [17] 参见镰田茂雄:《中国佛教史》卷1,页36,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  [18] 录自宫宥胜、金冈秀友等编:《密教的理论与实践》页111,...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7.html
  • 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

    众戒坛。[36]  (四)、苗栗大湖观音山法云寺  大正7年首次传戒  大正8年是秋再传戒法  大正9年,三传,受皈依众  大正10年,第四次传戒  大正15年,又传第五次戒法  昭和2年,续开第六次... [31] 同注30李添春序。但李添春氏〈台湾佛教史资料上篇曹洞宗史〉作民国2年,应是错误。  [32] 同注30李添春序文。  [33] 《南瀛》卷4之3,页36(大正15年...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30.html
  • 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

    的意义   但无论如何,煮云法师终于有了“自己家”的安定感。[36] 1952年夏季,凤山莲社举行落成典礼及首任住持煮云法师晋山。事实上凤山莲社只是街上一个很小的平房。道安...买三十两黄金)”。由此可推算出四条金子的时价。   [35] 同注2,页268~页270。   [36] 同注2,页272。煮云法师在其〈忏悔室随笔〉中,经常以“家&...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349231.html
  • 大乘菩萨道与儒家伦理

    教皆属于渐教,而顿教是相对于渐教而说。且依华严宗之看法,始教代表著一分生灭的阿黎耶缘起;终教代表著如来藏缘起。对于此二种缘起说,法藏是采批判态度,而凸显华严别教一乘之法界缘起。[36]  华严宗对于...四教各教之下根性来立说,详参见《摩诃止观》。(《大正藏》册46,页79上~下)  [35] 参见《摩诃止观》(同上)。  [36] 有关此部份判教论证,请参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449233.html
  • 小乘实有论或大乘实相论?

    并未充分发挥僧肇此论的大乘意旨。[36] 这封信中虽有“力穷〈不迁〉,彻见诸法实相”[37] 之说,或许限于篇幅,未作进一步的申论,憨山大师的整体与最终的观点,还是要在《肇论略注》中寻求。  页405...35] 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台北:新文丰,1983年影印),册1,总页651~页652。  [36]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31云:“故论云:无容从此转至余方。释曰:此生此灭,不至余方...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8.html
  • 僧肇思想辩证——《肇论》与道、玄关系的再审查

    无不二来讲法本性空,似还不是缘起的空间意味上的色空不二和即色明空,而仍旧局限在起源观念和时间意义上的拆法明空。[36] 故慧达《肇论疏》批评道安的本无义“不能悟诸法本来是无,所以名本无为真...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849241.html
  • 杨惠南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1)

    “《波若》与《法华》,无有优劣”,[34] “《法华》、《涅槃》皆《般若》异名”,[35] “《华严》、《般若》、《法华》三教亦无有异”,[36] 乃至《般若》与《涅槃》“二经无异”[37] 等等。 ...吴静宇,《金刚经释密》,台北:三德书局,1990。  (36)民国.静寰笔记,孟颖校勘,《金刚经要义句解》,台南:天巨书局,1988。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94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