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土宗特色〉之「补充说明」

     24、念念称名常忏悔,人能念佛佛还忆。  25、弥陀名号相续念,化佛菩萨眼前行。  26、若非知识教念佛,如何得入弥陀国。  27、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28、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29、世尊说法时终了,殷勤付嘱弥陀名。  30、念佛即是涅盘门。  以上等,不胜枚举。  (三)超世本愿,唯说念佛(摘自《念佛感应录一》四至一一页)  诸佛有总别之愿,「总」者四弘誓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1663353.html
  • 吉林佛教简介

    情况:文盲26人,小学301人,初中570人,高中(中专)244人,佛学院(大专)112人。  佛教历史沿革   公元372年(东晋咸安二年)传入我省今集安境内,此后,佛教逐渐传播到吉林省各地,...发现后,始知其为佛陀的故迹,乃悉心加以保护管理。蓝毗尼位于今尼泊尔境内,近年,尼泊尔政府已予修复。今园址(东西约30公尺,南北20公尺)内有方形的浴池、塔基数座及赤砖的堂宇。堂宇称为鲁穆米迭祠堂,其内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763513.html
  • 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的法缘

    《致李圣章信》,原件由菲律宾传贯法师收藏。(23)、(24)、(25)、(26)、(27)、(29)、(30)、(31)、(32)、(33)、(34)、(38)、(41)、(43)、(45)、(46)...厦门万寿岩,宣讲《阿弥陀经》,“情意殷勤,不可以却(26)。”故此,大师于七月二十三日致函性愿要求向泉州开元寺诸师代达歉意。信云:“顷奉惠书,敬悉一一。诸公厚意,感谢无尽!惟本月前,本妙师谆谆约后学...

    秦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363670.html
  • 《回诤论》的内容及其语言概念之探讨

    │ 3 │ 25,26,27,28 │  │ ㈡│ 语言观 │ │ │  │ │ ... 51,30 │  ├───┼──────┼────┼──────────┤  │ ㈣│ 阿毗达摩│ 7,8│ 52,53,54,55,56│  └───┴─...

    满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4563792.html
  • 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

    涅架经》、《胜鬘经》、《维摩经》、《大乘起信论》为典据。最后,他以S.2692为底本,以北京图书馆日30、淡36、咸26、新本1298为参照本,进行校订。   文献方面另外研究热点,便是各种语录的整理、...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4963840.html
  • 禅道澄明意义世界的呈现——临济宗高僧善一如纯及禅法特点

    堪笑于中分道理”(26)如果离开全部生存本性或万事万物,去刻意追求另外一个禅悟的超越世界,那就是:即外生节”,“骑牛觅牛”,“好肉剜疮”。“玲珑八面无边表,廓彻圆明一鉴收:收、收,芙蓉只在秋江上,...自开,秋林叶自落”,(30)不假思虑,不待安排,无需造作,无有机巧,如如流行,天然现成。人在其中,亦一切如如,自然法尔,天地全收,群机过摄,内外贯通,相互和谐,彼此对应。  一天上云开新月出,江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763869.html
  • 从科学发展趋势看佛学与科学对话

    ”,依《成唯识论》言:  识行相即是了别,了别即是识之见分。[26]  见分可以说是识的了别功能,所量者称为“相分”,其量果为“自证分”,即对于见分加以认识的作用,而对于自证分的证知则另有一“证自证分...,是眼识等所依止故,譬如树根是茎等本,非眼等识有如是义。上坐部经分别论者俱密意说此名有分识。[30]  此乃法相唯识宗引他宗派说法,来证明第八阿赖耶识确为一切心智活动的原因与根本之观点。  除了对于...

    释见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4064243.html
  • 敦煌本《坛经》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

     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在自性。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是众  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  得悟自性,亦不立戒定慧。(同前,第21、22、24、26、  29、30、45、53页) ...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3064296.html
  •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

    兽林王二年(372)传入后[24],与当地风俗日渐融合,便逐步脱离中国佛教表现形式,显现出海东佛教独具的特色,如禅门九山[25]无不源于中国曹溪六祖慧能,然与中国禅宗五派[26]并无关连;在我国西藏,印度...摈弃。”[30]可《四分律》中把五磨洒译为五钱[31],这种翻译表现出译者佛陀耶舍及竺佛念并未准确领会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因为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盗戒,五磨洒(古印度货币单位,贝齿计八十个名一磨洒)价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264347.html
  • 定慧双修和三教融合的先驱

    器者,直从性明,“如傅大士云,‘持律本为制生心,我今无心过戒律。’”(《宗镜录》卷二一,26)“虽行智慧,而不毕竟住于空解”(《录》卷二),非般若大智而何!  大士尝曰,倘制心一处,断除诸行攀缘,使...,而摄山本为“四禅之境”,“名僧宴息,胜侣薰修”,僧人多属八定之侣29,故而讲《三论》者并重禅定:僧朗之师法度即在“备综众经”之外,因常愿生安养“故遍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30;僧朗既为江总碑文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1526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