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

    1924-1980)在此一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一方面,1953年台南大仙寺首度举行战后台湾第一次授戒,天乙师徒三代同坛受戒,传为美谈。[34] 另一方面,江灿腾认为释天乙接受中国佛教会的...探究〉,《护僧杂志》第10期 (1998.01.):34-55;〈何者应舍:比丘尼律僧残法的疑点〉,第四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佛教与廿一世纪」论文,2002.01.19于南港;...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3656212.html
  • 论佛教的自杀观

    。”换句话说,阿罗汉是不退的。(34)那为何又有“退法阿罗汉”等等,其退的又是什   么呢?世亲把乔底迦视为“思法阿罗汉”,他数数退失的是...善之克成,非小愆   之能绊。”《大正藏》卷50,页861上。)   58.参阅“法华文句”卷十下(《大正藏卷34,页143中)。   59.如果我们接受&...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95156221.html
  • 西藏密教简史

    达赖喇嘛美化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其所作所为,显然不符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救世精神。  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卒于公元650年,在世34岁。松赞干布之所以寿命如此短促,据《白史》所载的苯教典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456273.html
  • 论究“有灭涅槃”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

    所以可以推断其主张:以见灭为通一切圣者。也由此获悉,虽非阿罗汉,但通性除智后一切须陀洹乃至阿那含圣者了。  欲得“果正受”,《解脱道论》说先要有“性除智无间,于泥洹果正受令安”。[34]换句话说,...瑜伽师地论》卷94(大正30,837b)。   [34] 《解脱道论》卷12(大正32,461a)。   [35] 《解脱道论》卷12(大正32,457a)。   [36] 森章司,p.446。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
  • 莫高窟第98窟及其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之影响

    密切关系,有关这一问题姜伯勤先生已有大作讨论[34],可供参考。由于画院等组织的存在,使提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大量洞窟壁画的制作已有了粉本、底稿的运用,胡素馨女士[35]等曾从不同角度对这一...12页。  [33] 本节详细请参阅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1996年。  [34] 姜伯勤《敦煌的“画行”与“画院”》,《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石窟艺术品编》,甘肃...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856275.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菩提心生起善法欲──圣、出世间正志──厌、离欲、灭尽向[32] ,是为胜义的“出离心”,两心合作之下,修习正行“菩提道、出离道”[33] ,才能够完成“佛道、涅槃道”[34] 。  依止七觉支的修行,...  [4] 《杂阿含785经》大正2,203上20~204上14 ;参阅印顺导师《佛在人间》p.34;《增壹阿含经序品》:“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大正2,550中29 ;《杂阿含393经...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僧肇的般若学-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

    一:“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兢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34],上述的“常静”、“不流”、“不动”、“不周”是以整体观、周期观或更大的视野来说,看似运动不息的状态,从...p. 151, a11-14  [34] 《肇论》,T45, no. 1858, p. 151, b7-9  [35] 《肇论》,T45, no. 1858, p. 151, b1-5  [36] 《...

    周延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5956493.html
  •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

    是在一九四五年,太虚法师与王恩洋一起住在重庆长安寺。[34]太虚法师的弟子都在他的身边,印顺法师这时还没有离开重庆,他是在第二年假道宝鸡、西安回到了南方。[35]  三、《印度之佛教》与《读印度之佛教...平生著述,将以此一年为最丰,种类亦最多。”  [34] 王恩洋《念太虚法师》云:“予复三至重庆,皆以虚法师相值,并每约予演讲,情好日深。尤以三十四年冬月同住长安寺往来尤密。”《王恩洋先生论著集》第十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0856503.html
  • 宋代台、禅二宗法统说之争

    国有般若多罗承菩提达摩后,唐国有慧可禅师承后。自如来付西国与唐国,总有十四代。”[34]   当崇远问其根据时,神会答:   “据《禅经序》中具明西国代数。又惠可禅师亲于嵩山少林寺问菩提达摩西国相承者...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1956582.html
  • 解读 鸠摩罗什传 兼谈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上)

    34]只有在《高僧传》中,我们才能读到这段既包含鼓励,又有严肃警示的对话。这个可以断定是虚构的场景更像是慧皎的一个杜撰,也正因如此,这一段文字对于我们理解他对罗什之宗教努力的复杂看法至关重要。这也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9375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