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33篇,用时7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传统之反省

    不振,僧团整体素质降低,能作民众精神导师的高僧罕见出现。明廷虽屡次诏令整顿,然已收拾不住,清乾隆以后,戒牒废除,剃度自由,全国僧尼人数虽达80万之众,而通达佛法、真实修行者没有多少,其中多数是不识字、被...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2955563.html
  • 继承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影响,强调“一切佛法的根本都在阿含,离开了阿含,没有任何佛法可言”[79]。在高阶的修行指导,李老师更详细剖析了阿含的“无常观是疾入无生的修行法门”。[80]  四,特重中观思想。在佛教说法方式的抉择...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页七八至八五。  [79] 李元松《古仙人道》,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零零零年六月初版页十五。  [80] 李元松《从修慧迈向无漏慧的途径》,《从自我实现到禅定解脱》页六零至六四。  ...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755702.html
  • 《阿含经》之禅定──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

    基石 80  四、第二节小结 81  第三节 实践正定的操作机制──禅定进程的七觉支 83  一、念觉支 84  二、择法觉支 86  三、精进觉支 90  (一)以四正勤为实践精进觉支的步骤 91 ...

    罗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155728.html
  •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佛教。有一次佛陀走在鹿野苑的路上,遇到一位“邪命外道”沙门,佛陀对他说法,表示自己已经成道,这位“邪命外道”摇头离去,走上另一条路。佛陀的道理并没能使一切人信服。  佛陀80岁逝世。据说他灭于拘尸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55655773.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

    阿含》三经,也只看到时般遮翼执乐天诣佛所报告“梵天王至忉利天与帝释共议事。”(注80)   到了初期大乘经之《放光般若》已有比丘五千人俱,五百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尼,及诸菩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1855785.html
  • 唐代佛教寺院与经济问题

    百姓”,“旧唐书”一一八王缙传云:“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吏80页不能制”等记录得十分知之。而且这不单唐代,老早自南北朝,在“魏书”一一四释老志说天下州镇僧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可知。封户之制...

    道端良秀著; 李孝本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2455900.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1)

    经教”,并重新解释达摩以《楞伽经》传法:“是知禅教相融,初无二门;心语相印,亦无二法,岂特《楞伽》四卷为然哉!”[80]宗门中人对佛教经典的态度也有改变,契嵩禅师依经论立言:“始余为《原教》,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7]《苏轼文集》卷六六《跋荆溪外集》。  [78]《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七《请兴化禅师疏》。  [79]《苏轼文集》卷六六《书楞伽经后》。  [80]《梁谿集》卷一三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056018.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2)

      法云善本,云门七世,慧林宗本法嗣,赐号大通。世称宗本为大本,善本为小本。元祐初善本住持杭州净慈寺,苏轼知杭州,作《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79]。善本住持东京法云寺,苏轼又为作《水陆法像赞》[80...遵作。遵已退居圆通。亦作一绝》。  [78]《苏轼文集》卷六一《与遵老三首》。  [79]同上卷六二。  [80]同上卷二二。  [81]同上。  [82]同上卷六一。  [83]参见孙昌武《苏轼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256019.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3)

    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80]这一术语来自禅宗典籍。它原是道教炼丹术,但禅宗却用来譬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456020.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4)

    [76]同上卷二八《跋法帖》。  [77]同上《题绛本法帖》。  [78]《古尊宿语录》卷四《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宗门十规论·对答不观时节兼无宗眼第四》。  [80]《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九...文理”[79]。,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叫做“如虫蚀木,偶尔成文”[80]诗歌语言尽管可以是指义的,但诗中的韵味却是超语言或前语言的。黄庭坚把书法艺术通于诗歌艺术,实际上就是力图突破语言的指义状态,凸现语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565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