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大正八、七四九上、七五○上) [30] 水野弘元编‘佛典解题事典’页八七─八九。 [31] ‘净土教の起原及发达’页五二五─六二六、...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云: “或复有人,作如是念,我于今者,应行十善,以是因缘,我身坏时,当得往生郁单越中,彼处生已,住寿千年,不增不灭”[31]。 此娑婆国土,虽与他方佛土比较,乃系秽土,但亦为释迦世尊于因地时,欲度...其光者,知其香者,舌其味者,一切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 p. 31 至成佛道。六根清净,无诸烦恼。 彼国殿堂宫观,皆七宝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覆盖。其殿堂内外左右,有诸七宝浴池,八...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四五三~六三一)姓郭氏,太原介休人。……年有十三,违亲入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僧稠,而出家焉。稠公禅慧通灵,戒行标异,即授禅法,数日便诣。稠拥邕谓诸门人曰: “五停四念,将尽此生矣”。[31] 从这...同上,下栏。 [31] 卷十九,页五八三下。 [32] “佛教语大辞典”,页三六九。 [33] “佛教大辞汇”,第二卷,页一三五八。 [34] 参阅本文后录“敦煌文献之二”。 [35...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PRATIPATSAIVAMADHYAMA.(XXIVK 18) 把这几句话译成中文的话,应该是: “缘起的东西,我们说之为空, 这是假名,这即是中道。”[31] 以上揭语之译法,中村元氏是没有错的;同时,我亦就此请教过在本...华冈佛学学报第一期张氏“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第一四一页。 [31] 中村元著「中国人之思惟方法”,第八一页。 [32] 同本注三O同书,同文,一八五页。 [33] 见李世杰著「中国佛教...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呢?原因是,任何一个“空的、不存在的东西,对它做任何的描述都是没有意义的。穆谛在其【佛教的中心哲学】乙书,就曾经举了底下的一个例子:[31]
p. 293
(五)3与4之间的...mdash;三六。
[30] 引见【大正藏】卷八,页二七六。
[31] 参见穆谛【佛教的中心哲学】,页一四五。
[32] 引见【大正藏】卷八,页二六九。
[33] 引见海丁【直觉...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28],故受困三界,而三界仍是病起六缘[29]之境。然佛身却为超脱三界之觉悟常体或理法身[30],故无疾病之出现。关于法身,僧肇亦云: “法身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岂可近舍丈六而远求法身乎”[31]...始觉之智而显现。 [3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2]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O上。 [33]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二上。 [34]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5]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法转摄植彼种,互相生故,如灯炷束芦者,举增上缘喻因缘义,如灯炷与焰辗转生焰,内炷生焰,如种生现,内焰烧炷,如现熏种,又如束芦相依为俱有因,类显二法为喻,喻因缘义。[31] 由是可知,八识之中,第八识与...永明著「宗镜录”卷七一,见大正藏册四八,页八一五上。 [30] 永明著「宗镜录”卷四八,见大正藏册四八,页六九七下~六九八上。 [31] 永明著「宗镜录”卷四八,见大正藏册四八,页六九七中。 ...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30]换言之,真要修道之人先识自身心本来清净,若能以此“本自清净”之本师修行,即能 “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31]反之,若...卍续藏经一一O册四一五a页上。 [31] 同前。 [32] 卍续藏经一一O册四一五b页下。 [33] 中国禅宗史,五六页。 [34] 同前。 [35] 吕澄“中国佛教思想概论”二三四...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一点在“高僧传”中,也可以得到旁证:“高僧传”只提到康僧会“又法安般守意……等三经,并制经序。辞趣雅便、义旨微密、并见于世”(注30)。安清传中,称康僧会为“传禅经者比丘”(注31)。法护所介绍的大乘...注 26) 同上,页二一六上。 页95(注 27) 同上,页二三六中。 (注 28) 同上,页二二八中--二三○中。(注 29) 同上,页一六三中--下。(注 30) “传”,页三二六上。(注 31)...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有无,是佛教根本的问题。”(注31)又说:“学派佛教对于认识对象的有无有两种见解:第一派如萨婆多部等说‘有’就是以‘可认识’为定义,如顺正理论卷五十云:为境生觉是真有相……第二派像经部师有著另一种思想...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